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稳定的性能,D-柠檬烯纳米乳被广泛报道。研究D-柠檬烯纳米乳对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和痢疾志贺氏菌在37℃下培养24 h的抑菌活性,并在4℃牛肉中于第1 d、2 d、3 d分别检测对伤寒沙门氏菌,痢疾杆菌来评价其抑制效果。利用超声乳化法制备D-柠檬烯纳米乳。在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中,D-柠檬烯纳米乳对三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 mg/m L。在牛肉试验中,基于MIC,D-柠檬烯纳米乳在牛肉中的添加浓度分别为40 mg/m L,20 mg/m L和10 mg/m L,20 mg/m L和10 mg/m L稀释液,结果两种受试菌最好的抑制浓度和时间均相同,分别是40 mg/m L和24 h。该研究表明D-柠檬烯纳米乳应用于食品中可能是食品安全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将超声处理及高压均质后的纳米乳液,直接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的乳化粉末,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径分析仪、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真空冷冻干燥粉末以及复原乳液的物理化学等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冻干粉末复原乳液水复溶性良好,基本保持了与原始乳液相同的纳米级粒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冻干粉末的粒径分布显示超声和高压均质制备的纳米乳液粉末结构致密均匀,表面无裂缝和孔隙,且高压均质制备粉末的表面更为平整,粒径分布总体呈现单峰分布,粒径平均值仅为6.13μm。使用超声和高压均质制备的纳米乳液冻干粉末的包埋产率和效率均达到90%以上,同时超声制备的纳米乳液冻干粉末更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包埋,更好地防止β-胡萝卜素损失。采用红外光谱学实验验证后发现,高压均质制备纳米乳液粉末的蛋白α-螺旋与β-折叠结构含量较低。与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相比,真空冷冻干燥粉末的储藏稳定性及货架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鸸鹋油纳米乳剂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射流技术制备鸸鹋油纳米乳,研究其对高脂饲料诱导的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并评价鸸鹋油纳米乳的辅助降血脂功能。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腹腔注射75%蛋黄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口服灌胃不同剂量的鸸鹋油纳米乳(按鸸鹋油剂量计,分别为1 mL/kg、2 mL/kg、3 mL/kg),给药结束后分离小鼠血清,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显示采用微射流方法成功制备得到粒径较小且粒度分布均一的鸸鹋油纳米乳;服药后,高脂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TG、TC明显升高(P<0.001)、HDL-C变化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鸸鹋油纳米乳剂组TG、TC含量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而且与鸸鹋油对照组比较,作用更为明显,表明制备的鸸鹋油纳米乳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4.
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能、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进行评价。采用三元相图筛选不同载药量的纳米乳,确定最佳载药量;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筛选纳米乳处方,考察了伊维菌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电位、形态、pH、黏度等性能;分别采用透析袋法和Franz扩散池法比较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与市售伊维菌素皮肤涂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和透皮性能。结果显示,载药量为2.00%时,纳米乳区域最大、最稳定;获得的优选处方为聚氧乙烯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油酸乙酯∶伊维菌素∶水=26∶12∶7∶2∶53;所得伊维菌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为18nm;伊维菌素纳米乳在室温条件和4℃冰箱中保存1年仍稳定;其24h皮肤累积渗透量和滞留量分别是市售伊维菌素皮肤涂剂的3.24和2.05倍。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性好、透皮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用于评价湿疹纳米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湿疹纳米乳中包封的丹皮酚与未包封的丹皮酚。HPLC法测定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 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含量在0.4160~41.6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9,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8.43%,RSD为2.90%;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值为(92.43±0.44)%,RSD为0.43%(n=6),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纳米乳上样回收率为(90.5±0.17)%,RSD为1.84%。结论 葡聚糖凝胶G-50可以将湿疹纳米乳和游离的丹皮酚较好地分开,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测定方法可作为工艺研究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测定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中阿莫西林(AMX)和盐酸左氧氟沙星(LH)两种主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确定该药物的有效期。结果表明,AMX和LH分别在0.5~50μg/mL和5~6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7±1.26)%和(99.65±1.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7%和1.52%;平均保留时间为(10.22±0.13)min和(7.15±0.13)min;日内精密度RSD为1.56%和1.75%,日间精密度RSD为2.46%和2.62%。AMX-LH-NE的有效期为20个月。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专属性好,回收率、重复性和精密度高,可用于AMX-LH-NE制剂的主药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纳他霉素纳米乳(NATA-NE),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青霉菌(Penicillium)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综合纳米乳和纳他霉素的优势,将纳他霉素制成水包油型NATA-NE,以酮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阳性药物对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M27A和M-38P,测定药物对3种受试菌株的MIC,并研究了NATA-NE的杀菌效果。【结果】NATA-NE对青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的MIC值为1,0.5,0.5 μg/mL;NATA原料药、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对上述3种菌的MIC值分别为2,1,1 μg/mL;4,8,8 μg/mL和1,8,16 μg/mL,NATA-NE的MIC值均小于或等于其他3种药物。3种菌在2 μg/mL NATANE的作用下1.5 h后,均未见生长;NATA原料药则需要4 μg/mL、2 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而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分别需要16 μg/mL、4 h和32 μg/mL、4 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结论】临床使用NATA-NE治疗动物真菌病时,可适当降低给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以降低成本和对动物不可预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对靶动物牛的安全性。将24 头牛随机分成4 组设空白对照、1 倍推荐剂 量3 倍剂量5 倍剂量处理各处理6 头牛分别按照0,0.2,0.6,1.0 mg/kg 体重给药,二次给药后于颈静脉采集全血和抗凝血进行血液生化和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试验牛在给药后的各项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 围内各项指标变化差异不显著。各处理试验牛的心、肝、肺、肾等实质器官病理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常。试验结果表 明,该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制剂对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乳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药物载体,具有物理稳定性好、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缓释性和靶向性好、适合多种给药途径等优点.介绍了其在口服、注射、经皮、黏膜给药系统等方面显示出的广阔应用前景,并对其在兽药新剂型研发中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黄连素口服纳米乳的研制、质量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选择适宜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以新型纳米乳为载体,对黄连素的传统剂型进行改进,研制出适合口服的纳米乳制剂;以离心(13000r·min-1,30min)稳定性和乳滴粒径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对纳米乳的黏度、电导率、折光率、粒径和初步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用小鼠灌胃的急性毒性实验对纳米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制出的黄连素口服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液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球状液滴,平均粒径为56.8nm;高速离心稳定、高温和强光条件下考察10d,其含量和粒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小鼠灌胃结果,纳米乳无毒性。由此证明研制出的黄连素口服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良好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