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83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21篇
  30篇
综合类   28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新品种"CHR18003"是经过回交、杂交的方法育成的耐热抗根肿病萝卜胞质不育多基因聚合的F1代杂交组合。母本来源于萝卜胞质不育抗根肿病材料"CCR11239"与抗根肿病材料"CCR11240"经6代回交育成BC_6代萝卜胞质不育抗根肿病"CCR17000";母本不育性的保持系为抗根肿病材料"CCR11240",经过9代自交获得自交系"CCR17001";父本来源于耐热白菜品种"夏阳"与抗根肿病材料"CCR11240"杂交,经6代自交获得自交亲和系CHR17002,经CCR17000×CHR17002,获得新品种CHR18003。该品种经品比试验、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每667 m~2平均产量6 625.00 kg,比对照品种夏阳增产10.70%,病情指数3.52比对照45.62降低42.10,表现高抗(HR)。2019年通过新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RIL群体中不同株系聚合抗性QTL的数量变幅为1—9个,表现为抗穗发芽的株系均携带4—9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重组自交系群体中6个株系GI、GR和SGR值均在15%以下,表现出高抗穗发芽特性;这6个优异株系聚合了多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且均聚合了川麦42在4A染色体上的微效QTL(QGi.saas-4AQGr.saas-4A),以及川农16在2D和5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Sgr.saas-2DQSgr.saas-5B);编号为104和125的优异株系已通过审定,定名为川麦104和川麦64。其中,川麦104于2012年同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其抗穗发芽能力强,产量、品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突出,聚合了7个正向穗发芽QTL,包括2B、2D和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4个抗性QTL(QGi.saas-2BQGr.saas-2BQSgr.saas-2DQSgr.saas-5B),以及4A和6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3个QTL(QGi.saas-4AQGr.saas-4AQGr.saas-6B);近年来,川麦104已成为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核心亲本,育成小麦品种(系)18个。【结论】共检测到11个抗穗发芽QTL,其中3个来源于川麦42,8个来源于川农16;RIL群体中的抗穗发芽株系均携带4—9个抗性QTL,优异株系川麦104和川麦64高抗穗发芽,均聚合了7个穗发芽抗性QTL。  相似文献   
5.
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体系中,利用2-溴代异丁酰溴与纤维素的直接酯化反应首先合成了具有不同引发点数量的ATRP大分子引发剂(cell-Br);然后以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cell-Br为引发剂,将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接枝到纤维素的大分子骨架上合成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共聚物(cellulose-g-PHEMA)。通过FT-IR,1H NMR,GPC和TGA对cell-Br和cellulose-g-PHEM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观察了cellulose-g-PHEMA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cellulose-g-PHEMA易于组装成直径约180 nm的球形胶束。  相似文献   
6.
<正> 一、草种选择1.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品种。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区域范围。寒冷地区可选择种植耐寒的紫花苜蓿、聚合草、鲁梅克斯 K-1杂交酸模、草木樨、冬牧一70黑麦、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干旱地区可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沙打旺、籽粒苋、鲁梅克斯 K-1杂交酸模、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苦荬菜等,但不宜种植无芒雀麦、披碱草、白三叶、红三叶、聚合草等;温暖湿润的地区可种植黑麦草、苏丹草、饲用玉米、白三叶、红三叶、串叶松香草、苦荬菜、聚合草、象草等。2.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品种。中性偏碱土壤适宜种植耐碱性强的品种,如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中性偏酸土壤适宜耐酸性强的品种,如红三叶、白三叶等;盐碱地只适宜种植耐盐碱的品种,如沙打旺、黑麦草、籽粒苋、羊草、  相似文献   
7.
1.聚合草的来历 1.1聚合草学名SymPhytumPeregrinum Ledeb[1],又名友谊草、爱国草、俄罗斯饲料王、俄罗斯饲料菜、紫草、肥猪菜、肥羊草、蛋白草、紫草根等。为紫草料聚合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前苏联的高加索一带,做饲料利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70年代从朝鲜大量引入我国,因表现良好,全国大多数地方均有种植。实践证明,聚合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产优质牧草,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直接以生物质为原料的低温燃料电池。这种燃料电池只需借助太阳能或废热就能将稻草、锯末、藻类甚至有机肥料转化为电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纤维素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高出近100倍。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上。尽管以甲醇或氢驱动的低温燃料电池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聚合材料缺乏有效的催化系统,低温燃料电池技术一直无法直接使用生物质作为燃料。新研究中,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这种新型低温燃料电池,能够借助太阳能或热能激活一种催化剂,直接将多种生物质转化为电能。  相似文献   
9.
传统水稻育种技术最主要瓶颈是选择效率低和周期长。为了提高水稻优异材料选育和杂交稻组配效率,创新水稻分子育种策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多基因聚合和早世代杂交组配,展开水稻恢复系分子改良和杂交新组合的调查评价。供体亲本H318与恢复系亲本华占进行杂交,通过选择和设计关键有利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将Wxb、fgr、Xa23、Pi2、Pi46以及Pita 6个稻米品质、香味、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相关功能基因进行聚合利用。通过多世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调查,米质、抗性等表型鉴定,获得14份以恢复系华占为遗传背景,目标基因纯合的优质、双抗和香型稳定的水稻株系。依据材料稳定遗传特性,将改良后代株系与生产应用的不育系进行测配和组合的调查评价,筛选获得潜在优良杂交稻。在育种进程中采用"多基因聚合-早世代组配"策略,实现多个有利基因快速聚合,定向改良稻米品质和抗病性等关键性状,并且促进杂交水稻组合的高效选育。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奇台县沙漠前沿进行了俄罗斯聚合草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俄罗斯聚合草在试验区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周期,可正常越冬;生长势良好,能开花、结实,但种子不成熟;繁殖容易,再生能力强,产草量高,全年可刈割6次以上,单丛全年鲜草平均产量为4 634.7 g,干质量平均值为568.5 g,干鲜比为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