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4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林业   421篇
农学   232篇
基础科学   518篇
  603篇
综合类   2450篇
农作物   98篇
水产渔业   279篇
畜牧兽医   883篇
园艺   211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某型单缸柴油机GT-Power模型研究联合Miller循环和进气道喷水,改善柴油机排放性能,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当进气门延迟关闭角为5°CA,水油质量比为30%,喷水流量为10kg/h,喷水时刻为压缩上止点前300°CA时,柴油机的排放性能最好,此时NOX排放量最大减少11.43%,Soot排放量最大减少7.5%。最后用AVL-Fire软件验证了基于GT-Power模型优化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起“秸秆”这个话题,这些年总离不开“禁烧”二字。环保重压之下不能烧,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禁烧”二字,让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倍感焦虑。然而在江苏省睢宁县,农作物秸秆既不用“禁”,也没人“烧”。地处苏北的睢宁县拥有155万亩(1亩约等于0.067 hm2)耕地,年产9.3亿kg粮食的同时,也产生90余万t农作物秸秆。近年来,睢宁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并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和产业利用“两个体系”,逐步形成秸秆利用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的“四化渠道”,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灌丛化(shrub encroachment)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现象之一,是影响草地碳库的重要过程。灌丛化由全球气候变化、降雨、火烧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对区域环境、气候、土壤性质和碳循环影响显著。目前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存在分歧,表现在不同气候和降雨梯度下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养分循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差异。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灌丛化形成与控制因素、灌丛化对团聚体稳定性、酶活性和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灌丛化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呼吸以及土壤生源物质的存储、分解和循环,这将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分析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灌丛化形成过程长期的定位观察研究,以便了解灌丛化的可控因素,并加强对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对碳氮循环进程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
古蔺县地处四川省的最南端,是乌蒙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近年来,在四川省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中,古蔺县立足山多草多,秸秆酒糟产量大,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等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以适度规模和标准化养殖为主体,坚持种养结合,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突出特色畜禽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和途径,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和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农业生产大县,随着农业规模生经营的不断扩大,其生产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显现,如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路子,在多年多点试验探索基础上,对以大麦为主的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循环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昆虫种类繁多,在自然生态循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昆虫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如何对其进行规模化利用来消化农作物的枯枝烂叶、牲畜粪便等的方法、手段还是缺乏认知。如何将昆虫的生态习性人为加以控制和利用,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态大循环的有力帮手,解决一系列现代大农业循环的难题,补上农业生态大循环的短板,这是近年来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导致各地纷纷开始实施封城、封路,县域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的凸显,其对县域农业将会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强调“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是“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要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县域农业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当下形势和疫情特点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智能氮肥(pH响应性控释氮肥)在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的适宜性,设置3种程度的干湿交替灌溉W1(灌水下限100%饱和含水率)、W2(灌水下限90%饱和含水率)、W3(灌水下限70%饱和含水率),3种施肥形式智能氮肥(SF)、普通无机氮肥(MF)以及不施氮肥(NF)的桶栽试验,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F×W1处理下下产量最高,为64.84 g/桶,高出常规氮肥21.8%(W1)、13.9%(W2).SF×W1处理下水分生产效最高,为3.17 kg/m3,SF×W2处理下灌水生产率最高,为1.20 kg/m3.智能氮肥在与适度干湿交替灌溉结合下,能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是实现水稻节水、高产、控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