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70篇
  50篇
综合类   380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南北过渡带地区河南省信阳市1961—2017年逐月0~20 cm浅层地温和1992—2016年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过去57年信阳市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不同地温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1年以来信阳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大,1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小,变化速率分别为(0.396±0.09)、(0.295±0.08)℃/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各层平均地温也呈显著升高趋势;(2)1992—2016年信阳市冬小麦实际产量以(103.855±19.801) kg/(hm~2·年)的速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小麦气候产量大致经历了"高—低—高—低"的阶段波动,1992—1997年和2006—2012年气候产量相对较高,1998—2005年和2013—2016年则相对较低;(3)1992年以来信阳市冬小麦生育期5、10 cm平均地温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0、20 cm地温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20 cm地温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为42.3%,其次是10 cm地温(27.6%)和5 cm地温(23.2%),0 cm地温的贡献率最小,为6.9%。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量地下水灌溉高油酸花生试验表明,随灌水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但土壤温度随之下降。灌水量与高油酸花生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局部)关系,最适宜灌水量为18.2t/667m~2。  相似文献   
3.
2017年6—8月长沙县不同深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17年6—8月长沙县40、80、160、320 cm深层地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站点深层地温夏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日中,40 cm地温波动变化较大,其次是160 cm和320 cm地温,80 cm地温基本稳定少变,出现变化均在白天,各层变化时段略有差异;6—8月深层地温从40 cm至32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下降幅度以160 cm至320 cm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安庆站1961~2019年共59a的逐日5cm、10cm、20cm、40cm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安庆站地温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城市化进程对气象站旧站地温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北省霸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新址和旧址2012年及前后5年0~320 cm地温平均值、差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前后5年月平均地温进行了均值t检验。结果表明,迁站同期和迁站前后5年对比,两站址0~320 cm均表现为冬季和春季新址比旧址地温低,夏季和秋季新址比旧址地温高;两站址0~20 cm年平均地温日变化呈正弦曲线,40~320 cm四季日变化曲线较平缓;新址和旧址前后5年月平均地温资料大多数月份差值较小,资料连续性较好,但两站址地温差值变幅较大,且两站深层地温比地面及浅层差异显著,应订正后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利用内蒙古凉城县气象自动站2017年11月~2018年10月的草面温度、空气温度以及地面温度观测资料,对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值中,空气温度草面温度地面温度;极端最高温度中,地面温度草面温度空气温度;极端最低温度中,草面温度地面温度空气温度;地面温度年内逐月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草面温度,空气变化最小。下垫面性质、传感器装设、仪器自身因素等均是导致草面温度、空气温度以及地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温作星 《新农村》2014,(10):18-19
浙贝母,又名浙贝、象贝、大贝,为百合科植物,以鳞茎入药,其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极高。浙贝母喜湿和凉爽的气候条件。出苗的适宜地温为6~7℃,植株生长最适气温为10~22℃,低于4℃或高于30℃停止生长。鳞茎在地下5厘米处,日平均地温10~25℃时能正常膨大,高于25℃时休眠,低于-6℃时鳞茎受冻。开花适宜气温为22℃左右,喜充足阳光。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0—2014年宁德市9个观测站地温等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和气候倾向估计等统计诊断方法,研究近35 a宁德市地温、气温变化特征及与早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月平均地温比月平均气温基本上要高1~4℃,其中上半年1—6月随着月份增大,月平均地温与月平均气温之差呈增大趋势;下半年7—12月随着月份增大,其温差则呈减小趋势。年和季平均地温的年际变化几乎都呈上升趋势。宁德早稻产量增减率与6月孕穗抽穗期的平均地温呈正相关,即孕穗抽穗期平均地温呈升温趋势,早稻产量有增产趋势,反之,有减产趋势。孕穗抽穗期平均地温变化对早稻产量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2017年辽西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春季(3~5月)逐日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朝阳地区浅层地温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浅层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与气温的差值逐渐降低,春季浅层地温平均排次叶柏寿11.7℃朝阳11.6℃喀左11.5℃凌源11.3℃北票10.5℃建平8.5℃,浅层地温呈缓慢长升趋势;5站地温稳定通过8℃日期接近,建平站晚于其它5站。分月逐日建立春季各站5 cm地温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可用于春季气象业务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