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334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406篇
  53篇
综合类   735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针小卷蛾是油松幼林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针叶,为害严重时针叶成丛枯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松针小卷蛾防治试验,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圆形喷灌机条件下变量灌溉对苏丹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苏丹草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8月在河北涿州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场开展了圆形喷灌机条件下变量灌溉对苏丹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依据土壤表观电导率(ECa)差异划分出3个灌溉管理小区(1区、2区、3区),并分别对其进行变量灌溉(VRI)和均匀灌溉(URI)处理。结果表明:全生长季内,URI和VRI处理之间年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VRI处理比URI处理节水13.4%,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7.5%,尤其是在第二茬雨季VRI处理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了43.8%(P<0.05);第一茬,VRI处理与URI处理苏丹草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喂价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降雨量较大的第二茬VRI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苏丹草的粗蛋白含量(提高9.5%,P<0.05)和相对饲喂价值(提高3.5%,P<0.05)。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禾本科单子叶C3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呼吸、蒸腾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决定稻米产量的重要的工艺性质,而卷叶是水稻的一种特殊性质.研究显示,水稻叶片的适度卷曲对叶片挺直有利,改善了披捶状态,增加了光合作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该文综述了水稻叶片卷曲的原因,阐述了水稻叶片卷曲的细胞学形成机制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水稻叶片性状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下褐带卷蛾茧蜂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温度对褐带卷蛾茧蜂Bracon adoxophyes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研究了该蜂在6种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褐带卷蛾茧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36℃下产卵前期略高于32℃下的产卵前期,说明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卵巢发育。随温度降低,其世代历期显著延长,说明低温会显著抑制该蜂发育。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该寄生蜂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高于其他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在24℃下单雌产卵量最高,为619.86粒,16℃和36℃下的产卵量最低,分别为139.60粒和154.43粒。在24、28和32℃时,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01.78、74.25和73.41,在36℃和16℃时,其种群趋势指数较低,说明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其种群繁殖,且低温的影响大于高温。在24~32℃下,褐带卷蛾茧蜂的种群趋势指数较高,说明24~32℃是适宜该寄生蜂种群增长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喷灌定额和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圆形喷灌机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于2014—2016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进行了水肥一体化大田试验,共设置3种灌水处理(W1、W2、W3),其中2014—2015年灌溉定额分别为135、112.5、90 mm,2015—2016年分别为154.5、132、109.5 mm。每种处理在冬小麦的返青-拔节、拔节-抽穗和抽穗-灌浆期土壤含水率分别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75%和75%时进行灌水。每个生育时期又按灌水定额设置为1次灌水(C1)和均分成2次灌水(C2),其中C2处理2次灌水时间间隔为9 d。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阶段耗水量和日均耗水量均最大,W1处理产量最高。2015—2016年灌溉定额与灌水频次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水分利用效率有随灌溉定额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为W3处理的2.28 kg/m3。在W1和W2处理下,分2次灌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穗数、产量和容重等指标,其中W1C2组合获得最高产量9 286.4 kg/hm2。灌溉定额与灌水频次组合对产量的效应中,灌溉定额起主导作用。建议北京地区冬小麦在圆形喷灌机条件下采用W1C2灌水方案,在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期分别灌水45、55.5、54 mm,且均分成2次灌水。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市售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幼虫和蛹的致病力,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措施,室内采用浸渍法、土壤法测定了5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末龄老熟幼虫和蛹的致病力,采用土壤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不同施用时间、不同施用剂量对蜂巢小甲虫幼虫致病力的影响。浸渍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很大,其中小卷蛾斯氏线虫All侵染4 d、12 d后,蜂巢小甲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50%±0.05%和72.36%±3.1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土壤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幼虫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中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侵染效果达100%,显著高于其他线虫品系。蜂巢小甲虫幼虫入土后,按不同时间顺序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结果表明14 d前施用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侵染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与蜂巢小甲虫幼虫数量之比大于213∶1时,防治效果最佳。因此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具有防治蜂巢小甲虫的潜力,可在发生蜂巢小甲虫危害的蜂场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当前卷盘式喷灌机所配套的喷灌车自动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动缸驱动的自动折叠喷洒臂,并在喷洒臂之间连接处设计了一种当喷洒臂完全展开时能够实现自密封的端面密封铰链.基于喷洒臂完全折叠时收拢于车架两侧,完全伸展时铰链左右铰合密封等特征建立各杆件参数约束方程,确定了喷洒臂的各杆件尺寸.通过矢量方程法对喷洒臂进行运动学分析,以电动杆推杆的转角、位移、速度、加速度为输入量,各杆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为输出量,通过Simulink搭建喷洒臂的运动仿真框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完全折叠时,喷管1与水平方向呈90°夹角;伸展过程中,各喷管运动平稳,且始终保持在水平直线方向;完全展开时,3个喷管转动90°,且各喷管铰接处完全闭合不发生水泄漏现象,说明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新疆杏褪绿卷叶病的田间快速诊断和检测提供新方法,根据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tu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1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建立适用于快速检测杏褪绿卷叶植原体的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检测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且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对反应结果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阐述了此综合调速系统的研究对JP90-330淋灌型卷盘式喷灌机主机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并优化,采用优化了整机结构、水涡轮/齿轮箱一体部件重新设计、优化了传动机构,并改进了智能监测系统和整机外观的设计。该设计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了驱动能耗,提升了智能化水平,提升了外观美感,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踏查法、性信息素诱捕法和解析受害枝条的方法,在石家庄城区及周边地区调查了国槐小卷蛾的危害树种状况和国槐小卷蛾种群数量的时间、空间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国槐小卷蛾的寄主植物有8种。成虫1a有2次发生高峰,盛发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对寄主各部位的危害:复叶>嫩梢>花穗。第2代幼虫对各部位的危害:复叶>荚果>嫩梢。幼虫对寄主树冠不同方位和层次的危害表现为:东、南面重于西、北面,树冠上层重于树冠下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