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组件式GIS的技术特点,以SuperMap Objects 5.2和Visual Basic 6.0为平台,设计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系统。同时,以宁阳县乡饮乡为例对系统的技术流程与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江苏沿海14县(市、区)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四大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采用熵值法结合GIS技术,对江苏沿海地区县域尺度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得出:(1)江苏沿海地区县域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呈现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通州市、海门市、东台市城镇化水平较高,东海县、赣榆区、响水县、灌南县、灌云县较低。(2)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态势,大丰市、东台市、射阳县、如东县发展水平较高;灌南县发展水平最低;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南向北逐级递减"的分布特征,海门市、通州市、启东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灌南县、响水县、灌云县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生活城镇化发展水平由南到北基本呈递减趋势,通州市发展水平最高,灌南县、响水县、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滨海县、东海县、灌云县、东台市发展水平较高;通州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发展水平较低。(3)运用相关性分析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个体从业人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较大;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呈负相关。(4)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出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决策树和面向对象的作物分布信息遥感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我国2012年4—11月覆盖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的23幅中分辨率HJ-1A/1B卫星时序影像,采用决策树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黑龙江省双河农场主要农作物分布信息,并与传统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影像预处理构建时序HJ星影像集,先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道路,为作物提取排除田间道路及附属地物干扰;再结合作物物候历分析不同地物光谱和时序特征,筛选出7个特征指数和14个敏感时相,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出玉米和水稻。研究表明,多特征指数辅助作物分类十分有效,尤其是归一化水指数NDWI对水稻提取非常有效;较之传统决策树分类,决策树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能有效剔除田间道路及附属林带沟渠对作物分类的干扰,总体分类精度从89.22%提升至95.18%,该方法可为其他地区利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低成本高精度提取作物分布信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工作思路。以中铁黑龙滩天府生态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为例,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按照园区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提出一种以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系统治理规划建设模式。该模式以空间关联性为基础,以径流和泥沙输移为纽带,构建“山-林-田-城-湖-草-水”自然要素治理带,将园区功能布局划分为水源涵养带、生态农业带、人居环境带、缓冲过渡带、消落带、库区水面共6个紧密联系的主体功能带,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形成逐层拦蓄和缓冲过渡的综合治理模式,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园区水土流失治理全覆盖,可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生态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因技术、管理、自然和人为等因素限制,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相对滞后。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界线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的要求、依据、原则、工作程序、成果要求,并对勘界立标中的特殊情况处理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乃至其他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以推进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的实施,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气候及下垫面变化对嘉陵江流域径流与输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评价气候、下垫面2种驱动因子的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产流输沙变化的贡献率,采用SWAT模型,对嘉陵江流域1975年以来的径流和输沙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型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嘉陵江流域径流和泥沙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8-2010年的23年间,由于下垫面变化,导致嘉陵江流域径流总量比1956-2010年的平均径流总量减少了1718.54亿m3,输沙总量减少了14.62亿t,下垫面变化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76.19%,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高达91.8%;因此,说明下垫面变化是造成嘉陵江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USLE模型的大小凉山地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四川省凉山地区土壤水力侵蚀状况进行定量研究,为该区水土流失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于对USLE模型的本土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凉山彝族自治州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207.67t/(km2·a),土壤侵蚀面积为15 221k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25.19%。从空间分布上看其中金沙江沿岸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其次是安宁河流域和黑水河流域。[结论]凉山州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