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5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612篇
林业   668篇
农学   808篇
基础科学   363篇
  753篇
综合类   2043篇
农作物   421篇
水产渔业   289篇
畜牧兽医   836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3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榕树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对果蔬和园林植物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为满足开展检疫处理、防控、生物学和生理学等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南瓜为饲养材料,在室温条件下(26±1℃,RH 65%±5%)观察榕树粉蚧的生物学特性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榕树粉蚧具有典型的雌雄二型现象。雄虫主要经历卵、12龄若虫、预蛹、蛹、雄成虫阶段;雌虫经历卵、13龄若虫、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阶段,其发育历期(mean±SE)分别为8.51±0.03 d、9.79±0.09 d、7.46±0.10 d、6.52±0.11 d、12.13±0.11 d、8.16±0.11 d,世代发育历期54.4±0.25 d。雌成虫产卵量483651粒,平均550.87±51.07粒,卵期711 d,孵化率95.19%±0.75%。该研究结果表明榕树粉蚧繁殖能力强,应高度重视其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截获、干物质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为缩小新疆冬小麦产量差距、提高光能资源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8—2019年在军户和奇台两个不同试验区进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综合管理模式模拟了超高产(SH:≥9000 kg·hm^-2)、高产(HH:7500~9000 kg·hm^-2)、农户(FP:6000~7500 kg·hm^-2)、基础(CK:≤4500 kg·hm^-2)4个产量水平。研究4个产量水平下新疆冬小麦开花期上、中、下冠层的光截获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分析其与产量构成的相关性,探究增产途径。结果表明:产量水平高的群体在灌浆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冠层上、中、下层的PAR截获率和PAR截获量均提高,且总体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呈现“上强下弱”的垂直分布特征,PAR透射率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中层干物质积累量要低于上、下层干物质积累量,且上层干物质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增幅要大于中层和下层,干物质上、中、下层均与PAR截获率呈极显著相关,与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0、0.78。可见花后维持较高LAI,提高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是实现小麦增产,缩小产量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Zhong  Cong  Feng  Zixu  Jiang  Wei  Xiao  Lin  Zhang  Xinying  Zhao  Yinjun  Lin  Qing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1,21(2):1053-1063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Recently, the cadmium (Cd) accumulation in the black shale area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s, due to its extensive distribution and extremely high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茶皂素是否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真菌生长以及抑制程度,采用牛津杯法,通过抑菌圈大小判断茶皂素是否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色毛癣菌对茶皂素敏感程度为高度敏感,后通过立体显微镜进一步验证茶皂素能破坏菌丝结构,导致菌丝断裂、自溶,茶皂素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然后采用体外抑菌方法研究茶皂素抑制红色毛癣菌机制,茶皂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与菌丝径向生长抑制率成正比,100、50和25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径向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10%、76.90%和57.60%.茶皂素溶液浓度与孢子萌发率成反比,茶皂素溶液浓度为25、50和100 mg/mL时,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7.82%、31.43%、11.70%.  相似文献   
5.
绿咖啡油是一种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油脂,贮藏过程中极易氧化酸败影响产品品质。本文以海南地区兴隆咖啡为原料提取绿咖啡油,系统研究在60 ℃加速贮藏36 d内氧化指标、生物活性成分及表征氧化的光谱特征峰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总氧化值初始值分别为0.97±0.04 meq/kg、4.19±0.14、55.08± 1.98 nmol/mL、8.05±0.06,经过36 d的氧化分别显著升高到28.56±0.15 meq/kg、19.19±0.13、102.38±2.18 nmol/mL、133.43± 0.45。本研究中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在绿咖啡油氧化过程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由1.14上升至1.4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绿咖啡油中的二萜类物质和生育酚,咖啡豆醇、咖啡醇的初始含量分别为21.01±0.31 mg/g、23.44±0.52 mg/g,在氧化24 d后升高至8.21±0.10 mg/g、8.99±0.02 mg/g,随后含量趋于稳定。共定性出α、δ和γ-生育酚,总生育酚含量由初始的49.75±0.88 mg/100 g在氧化18 d达到最大值53.70±1.72 mg/100 g,在氧化结束时降至34.58± 0.05 mg/100 g。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从特征官能团的角度分析绿咖啡油的氧化过程,油脂在3008、2927、2854、1745、1461、1375、1238、1164、721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采用拉曼光谱技术表征绿咖啡油加速贮藏中的氧化变质,在1000~1800 cm-1波段的峰强度有明显减弱趋势。本研究表明绿咖啡油在热诱导下的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氧化反应,可为提升绿咖啡油贮藏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滴管模式下次生盐碱化土壤的土壤改良剂,在常年滴灌、次生盐碱化严重的地块,选用5种不同土壤改良剂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其对次生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养分,对糯玉米株高的影响表现出循序渐进的趋势,对糯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现出“前强、中弱、后平”的趋势,而且能够提高糯玉米的产量、产值、净增产及产量构成,但对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糯玉米茎周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土壤改良剂适宜性综合判定结果为:滴施型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糯玉米产量方面较基施型土壤改良剂效果显著,滴施型聚马来酸类的盐碱土改良剂最适宜当地次生盐碱化土壤,其次为黄腐植酸类的盐碱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7.
分析不结球白菜遗传多样性,筛选与形态性状相关联且具有多态性的标记位点,为不结球白菜的分子辅助育种选择、种质资源的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类型差异大、有南方特色的54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6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进行3次田间调查,从40对引物中筛选出25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形态性状对54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质量性状间具有丰富的多样性,5个数量性状间有显著的差异性,其中SA变异系数最大,FC与L、W和SA呈显著正相关;2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2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SSR引物产生2.88个多态性位点,PIC平均值为0.3831,说明不结球白菜SSR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4份不结球白菜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92~0.963,平均为0.742,在遗传距离0.6处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通过关联分析发现5个与数量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各标记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在0.4657~0.6329,平均为0.5393。本试验获得的5个标记位点可为不结球白菜分子标记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室内空气环境是重要的基础生活环境,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科学评价室内空气品质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在评价要素选择和评价方式上各有不同。基于此,针对室内空气品质提出了一种归类综合评价方式,较为全面地涵盖和整合了评价要素,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评价和改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Azo dyes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synthetic colorants in the textile, food, pharmaceutical, cosmetic, and other industries, accounting for nearly 70% of all dyestuffs consumed. Recently, much resear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efficient monitoring of these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their related metabolites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ly harmful effect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contrast to the complex and expensive instrumental procedures, th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QDs with the superior optochemical properties provides a new era in the pollution sensing and prevention. Methods:We have developed a QD-enzyme hybrid system to probe MR in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procedure. Results:The azoreductase enzyme catalyzed the reduction of azo group in MR, which can efficiently decrease the FRET between the QDs and MR molecul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Ds photoluminescence recovery and MR enzymatic decolorization at the neutral phosphate buffer permitted the creation of a fluorescence quenching-based sensor. The synthesized biosensor can be used for the accurate detection of MR in a linear calibration over MR concentrations of 5-84 μM, with the LOD of 0.5 μM in response time of three minutes. Conclusion: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is fluorometric sensor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monitoring a wide linear range of MR concentration with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4% rather than the other method. Key Words: Azoreductase, Methyl red, Quantum dots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染色体加倍对四倍体枳橙(Citrus sinensis (L.) Osb.×Poncirus trifoliate (L.) Raf.)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明确四倍体枳橙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枳橙二倍体为对照,利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枳橙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775条条带,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枳橙扩增带数分别为391条和384条,对应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1.97%(含全甲基化率16.37%,半甲基化率15.6%)和31.25%(含全甲基化率18.49%,半甲基化率12.76%);MSAP扩增条带统计表明,同源四倍体的总甲基化率变化较小,全甲基化率高于二倍体,半甲基化率较二倍体均有所降低,相比二倍体对照,四倍体枳橙叶片基因组DNA主要发生了甲基化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