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2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林业   498篇
农学   672篇
基础科学   224篇
  513篇
综合类   1124篇
农作物   224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428篇
园艺   163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西省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选取马尾松林地,悬挂松褐天牛诱捕器,对诱捕效果进行观测,分析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引诱剂类型及松褐天牛诱捕器最佳悬挂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5月上旬和6月上旬松褐天牛活动最密切;两种引诱剂诱捕雌性松褐天牛数量显著高于雄性;在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的影响下,各松褐天牛诱捕器诱捕数量差异显著,诱捕器悬挂在松林的南坡、东南坡、西南坡等向阳面、通风处,诱捕效果最佳,不同悬挂位置诱捕效果:山脊>防火线>林缘>水域周边;在海拔高度200~300 m之间诱捕松褐天牛数量最多;两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引诱效果,F8增强型引诱剂每套诱捕51.44头,APF-1型引诱剂每套诱捕32.61头.  相似文献   
2.
吴玉琴  杨蕊  代启亮  杨松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1):167-172,181
[目的]研究粉土颗粒的接触角滞后特性,掌握土壤增湿或脱湿过程中的界面特性,为建立离散元接触模型提供相应的试验基础。[方法]用躺滴法对土颗粒表面的初始接触角及动态接触角进行测量,用直接观测法对增湿和脱湿条件下土颗粒与孔隙水的接触角进行测量。[结果]天然粉土的平均初始接触角为41.5°,远大于0,广泛用在具有连续表面固体动态接触角测量的3种方式仅有1种能测出土颗粒表面的动态接触角,且3种土样的后退接触角都大于0。初始接触角的小大对蒸发(脱湿)过程中土颗粒与孔隙水的接触角变化规律影响不大。同一试样,不同土颗粒与孔隙水间的接触角在脱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甚至会出现脱湿过程中接触角由小变大的情况。亲水土与斥水土的增湿模式差异较大,亲水土在增湿过程中先形成液桥再形成包裹土颗粒的液膜,而斥水土则是先在土颗粒表面形成液滴,再由液滴连接成包裹土颗粒的液膜。[结论]土颗粒的接触角存在明显的接触角滞后现象,土颗粒表面的接触角和土颗粒间的接触角并不一致,实际应用时需要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夹砂层耕地水分利用规律,以河套灌区典型夹砂层土壤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在春玉米生育期田间监测数据,应用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型,探究对夹砂层土壤田间蒸散发、作物耗水及深层土壤水分的补给与深层渗漏规律。选择2种土壤的夹砂层埋深梯度S1(40~95 cm)、S2(60~110 cm),设置了3个灌水水平W1(252.5 mm)、W2(315.85 mm)、W3(378.75 mm)开展田间试验,同不含夹砂层处理B作对照,并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春玉米生育期田间蒸散发,土壤水分深层渗漏及地下水补给耕层水量与根系吸水量,与不含夹砂层处理对比分析夹砂层对田间水分利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砂层埋深增加,棵间蒸发损失减小,叶面蒸腾水量增加;不含夹砂层处理玉米田间毛管向上补给水量较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大57.01%、118.53%,灌水量为315.85 mm时含夹砂层处理的土壤水分深层渗漏最小;玉米生育期内根系吸水量随砂层埋深的增加而减少,不含夹砂层处理根系吸水量最大。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为蒸散量的55.51%、61.31%,不含夹砂层处理为66.69%;暂时性亏缺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S2、S1、B,水分从大到小依次为:B、S2、S1。综合考虑夹砂层土壤水分迁移、作物水分利用规律,建议在夹砂层耕地春玉米灌溉根据砂层分布因地制宜定灌溉制度,当夹砂层埋深在40~110 cm范围时,推荐春玉米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15.85 mm。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含有夹砂层农田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规模猪场生产中产生的粪水对环境的影响,加快推进规模猪场粪水资源化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文章立足于武汉市规模猪场粪水资源化利用实际,选取规模猪场粪水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规模猪场粪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大丰30’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密度下(75000株/hm2)设置5种不同行距配比,研究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行距配比为30 cm×90 cm时,棒三叶净光合速率在灌浆期最高。大口期开始,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叶面积指数(LAI)最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40 cm×80 cm最高。各行距配比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与茎秆弯曲性能随着节位的下降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大到小为 40 cm×80 cm>50 cm×70 cm>30 cm×90 cm>60 cm×60 cm>20 cm×100 cm。穗长、穗粗、千粒重和穗粒数各处理间均有不同变化,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产量最高,比等行距60 cm×60 cm增产7.96%。由此可见,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有利于大穗型品种‘大丰30’的光合性能和茎秆强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抗倒伏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用户参与为理论基础,以融入科研管理为实践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适合科研院所的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模式兼具传统机构知识库功能,又能体现科研机构特色、解决科研机构成果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分析明确了适用于科研院所成果管理和共享的数据审核流程、元数据标准规范、功能模块、系统架构、管理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Carbon(C), nitrogen(N), and phosphorous(P) levels and their stoichiometry in plant components(leaves, branch trunks, roots) of trees in a karst forest and non-karst forest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 contents, C:N and C:P ratio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karst forest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karst forest,but the N and P and the N:P ratio were higher; C:N:P ratios in plant organs of trees in the karst forest were in the order of trunksrootsbranchesleaves. However, C:N:P ratio in the non-karst forest trees were trunksbranchesrootsleaves. Moreover, ratio of C:N:P in trunks was highest and lowest in leaves in both forests. In non-karst forest trees, N:P was in the order of leavesroots branches trunk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tio of N:P in different plant components of trees in the karst forest. However, in karst and non-karst forest trees, the ratio of N:P in leaves was highes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N and P contents, and N and N:P ratios were observed in both karst and non-karst forests(p0.001).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 and N:P ratios(p0.05) were observed in karst forest trees, whil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in non-karst forest trees.  相似文献   
8.
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缓解镉毒害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发高效硅肥和防治农田镉污染提供借鉴资料,本文综述了施加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及干旱等逆境的能力,尤其是增强抗镉毒害等能力。并从生理学机制和土壤学机制两方面重点分析了施加硅肥对缓解镉毒害作用的可能机理。生理学机制方面:硅通过参与水稻的生理代谢活动,使水稻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抑制镉的吸收及其在水稻体内的运输;硅与镉在水稻体内的螯合和区隔作用。土壤学机制方面:硅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硅镉吸附沉淀作用,减少水稻对镉吸收。最后针对硅肥的开发利用及技术推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瑞丽市边境地区每年非法入境的活牛达35万头以上,货值超过15亿元。为了解云南省瑞丽市边境地区肉牛流动现状,同时为优化管理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概述了边境肉牛走私流动的方式和主要路线,指出了当前肉牛走私行为认定难、非法入境肉牛判定难及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监管漏洞等问题,提示应认真落实动物强制免疫制度,加强边境肉牛流动管控,严格规范产地检疫及屠宰检疫,重视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以期有效遏制不法商贩走私肉牛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村被动式太阳房夏季不同降温控制模式的降温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冬季供暖性能良好的被动式太阳房,夏季室内普遍存在着过热问题。该文以新疆石河子农村的2栋不同构造的被动式太阳房为研究对象,提出4种不同的降温控制模式。通过夏季降温试验研究,重点讨论了白天热压通风、夜间自然通风、地板辐射供冷等措施对于缓解被动式太阳房夏季过热程度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温措施对室内热舒适适应性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新疆农村没有地下室的被动式太阳房,采用该文提出的热压通风结合夜间通风降温模式,满足80%可接受舒适度要求的时长占比可提升35.04%;耦合地下室的被动式太阳房,依靠合理的通风措施和地板辐射供冷,满足80%可接受舒适度的时长占比达到85.80%,可基本实现夏季降温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