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1篇
  免费   1266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林业   850篇
农学   492篇
基础科学   512篇
  1136篇
综合类   5154篇
农作物   820篇
水产渔业   559篇
畜牧兽医   1369篇
园艺   834篇
植物保护   4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928篇
  2011年   965篇
  2010年   944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845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nderstanding yield potential, yield gap and the priority of management factors for reducing the yield gap in current intensive maize production is essential for meeting future food demand with the limited resources.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field experiments using different planting modes, which were basic productivity(CK), farmer practice(FP),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HH), and super high yield(SH), to estimate the yield gap. Different factorial experiments(fertilizer, planting density, hybrids, and irrigation) were also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riority of individual management factors for reducing the yield gap between the different planting modes.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ize yields of different planting modes. The treatments of CK, FP, HH, and SH achieved 54.26, 58.76, 65.77, and 71.99% of the yield potential, respectively. The yield gaps between three pairs: CK and FP, FP and HH, and HH and SH, were 0.76, 1.23 and 0.85 t ha~(–1), respectively. By further analyzing the priority of management factors for reducing the yield gap between FP and HH, as well as HH and SH, we found that the priorities of the management factors(contribution rates) were plant density(13.29%)fertilizer(11.95%)hybrids(8.19%)irrigation(4%) for FP to HH, and hybrids(8.94%)plant density(4.84%)fertilizer(1.91%) for HH to SH. 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FP was the key factor for decreasing the yield gap between FP and HH, while choosing hybrids with density and lodging tolerance was the key factor for decreasing the yield gap between HH and SH.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粳稻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因聚合是实现水稻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构建粳稻背景下不同双基因聚合系,利用长江下游粳型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ea)菌株评价其抗性效应并解析其抗性效应产生的构成因子,为长江下游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和种质资源。【方法】以粳稻07GY31为背景的Piz基因座不同复等位基因(PigmPi40Pi9Pi2PiztPiz)单基因系为核心,利用不完全NCII交配设计,分别与其他广谱抗性基因(Pi1Pi54Pi33)单基因系杂交,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共构建1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双基因聚合系。2019年利用长江下游粳稻种植区采集、分离的109个稻瘟病代表性菌株进行苗瘟、穗瘟人工接种鉴定及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评价不同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效应,并分析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的构成因子。【结果】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均具有较高的背景恢复率,分布于97.08%(PPLPiz/Pi33)—99.08%(PPLPigm/Pi1)。表明除了目标基因区域不同外,所有双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几乎完全与受体亲本07GY31一致。同时人工接菌鉴定表明绝大部分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水平都优于单基因系。其中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9/Pi33、PPLPi9/Pi54、PPLPi40/Pi54、PPLPi40/Pi33、PPLPi40/Pi1、PPLPi9/Pi1, 而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40/Pi33、PPLPi40/Pi54、PPLPi40/Pi1、PPLPizt/Pi33。不同抗性基因聚合后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提高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的关键因子。双基因聚合系PPLPigm / Pi1、PPLPigm / Pi54和PPLPigm / Pi33在苗瘟和穗瘟的人工接种,以及在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中均表现稳定的广谱抗性,同时,农艺性状调查结果也表明这3个双基因聚合系的基本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07GY31基本一致,因此,基因组合Pigm/Pi1Pigm/Pi54Pigm/Pi33是适于长江下游粳稻的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结论】抗性基因的组合方式影响聚合系的抗性水平,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粳型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提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及其抗性效应分析为长江下游广谱稻瘟病抗性粳稻品种的精准培育提供了种质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带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CFD与FSI方法分析其泵工况下转子的振动特性,对3种开度即小开度9.8°、最优开度17.5°和大开度24.8°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额定工况下的流场结果导入转子结构实现单向流固耦合,对带预应力的转子模型进行形变与等效应力分析.此外,还计算了转轮的干湿模态,对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转轮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开度对应的预应力下转轮形变与等效应力分布规律相似,转轮形变主要发生在上冠低压侧.按ND(节径数)在转轮圆周方向划分振动扇区描述振型规律时发现,各扇区内转轮上冠、下环低压侧的振幅较大.湿模态下水介质对转轮振型影响不大,但会明显降低转轮的振幅.预应力对转轮固有频率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但在湿模态下,转轮固有频率会显著下降,这表明分析结构振动特性时应充分考虑水介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阐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粮食安全的冲击及其诱发危机的特征,引入权变理论,分析粮食应急管理中的权变思想,构建权变理论下的粮食应急决策模型和应急管理框架。在此基础上,从监测预警机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保障机制,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等体制机制层面探析武汉市粮食应急管理经验。融合权变理论,从管理者的权变素质、应急组织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粮食储备、应急预案的异质性、监测预警5个方面提出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叶中  蔡文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01-203,210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同时检测牛奶和奶粉中的5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的方法.[方法]样品用含0.5%乙酸乙腈为提取溶剂,通过硫酸镁和氯化钠促进水-乙腈分层,经正己烷除脂净化后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各黄曲霉毒素线性范围为1.0~5.0 ng/mL,确定系数(R2)均大于0.9990;牛奶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7.06%~101.28%,RSD为2.38%~7.22%;奶粉加标平均回收率为57.00%~99.86%,RSD为2.00%~8.37%.[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牛奶和奶粉中的5种黄曲霉毒素,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强、定性准确等优点,可用作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张小雪    刘震    王新建  李志    蔡齐飞    耿晓东    王艳梅    吴慧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18-123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源2年生山桐子主干顶芽抽枝、侧枝顶芽抽枝、二次分枝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3)6个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的生长量、展叶量、二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多,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苏种源,展叶最少的是河南种源;侧枝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最多,河南种源的展叶量最多,四川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少;在二次分枝方面,贵州种源的生长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四川、湖南,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西种源;四川、江西、湖南种源的二次分枝数量明显高于河南、贵州和江苏种源;不同种源的二次分枝以上主干生长量表现为:贵州种源最多,其次是湖南种源,四川、江苏、江西种源较少,河南种源最少;4)在贵州、江西、江苏3个种源的主干顶芽抽枝伸长过程,四川种源的侧枝顶芽抽枝伸长过程,江西种源的二次分枝粗生长过程中都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不同种源山桐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郑州地区以贵州种源的苗木生长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旨为分析静原鸡胸肌和腿肌中circRNA的表达模式与肌苷酸(Inosine monphosphate,IMP)在肌肉组织特异性沉积的关系。利用RNA-seq技术对选取的具有相同遗传背景180日龄静原鸡胸肌和腿肌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测序数据进行拼接、比对、注释和差异分析等,并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qRT-PCR对转录组结果进行表达量验证。结果表明:共筛选到circRNA 3 283个,组织特异性表达circRNA 242个。以|log2Fold change|≥1,P0.05为筛选条件,共得到差异circRNA 446个,DEGs 1 100个,差异miRNA 36个;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两者都显著富集于糖酵解/糖异生通路和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信号传导,并且差异circRNA显著富集于嘌呤代谢通路,DEGs显著富集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磷酸戊糖途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与IMP合成高度相关的通路。对差异cir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构建circRNA-miRNA-mRNA可视化共表达网络,筛选到以novel_circ_0013580、novel_circ_0012931、novel_circ_0011886、novel_circ_0013588、novel_circ_0007737和novel_circ_0008274为核心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和以PKM2、GART为核心的靶基因,靶向基因分析发现IMP合成关键调控因子可能来源于同一亲本基因的novel_circ_0013580和novel_circ_0013588,两者能够同时结合novel_409作用于靶基因GART。对6个circRNA和6个miRNA qRT-PCR检测结果与全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综上,circRNA在静原鸡胸肌和腿肌中的差异性表达与IMP的特异性沉积具有相关性,为研究地方鸡种IMP在肌肉组织中特异性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应用硅藻指数来评价龙江与刁江的水生态健康状况,分别在龙江和刁江流域设置16个样点进行调查研究。鉴定结果表明:龙江流域鉴定出硅藻28属121种,刁江流域鉴定出硅藻23属114种,共同优势属为舟形藻属、曲壳藻属、菱形藻属、桥弯藻属、异极藻属。对目前较成熟的16项硅藻指数,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箱型图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硅藻指数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硅藻指数与TP、TN、Cond、pH显著相关与V极显著相关,仅WAT指数与NO3-N显著相关。优选出IPS、IDG、CEE 3项指数作为该地区水质评价的参考生物指标。通过硅藻指数综合判别得出龙江样点均为良好及中等水质,刁江样点有少部分处于良好等级水质,73%的样点水质处于中等和差等水质,龙江水质整体水平要好于刁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方法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柠檬品种间果皮挥发性物质差异,利用GC-MS技术对同一地相同管理的5个柠檬品种的果皮进行检测,将原始数据上传至XCMS平台进行处理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通过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5个柠檬品种的果皮中共检出95种挥发性物质,不同品种的化合物种类不同,共筛选到15种代表性差异化合物;阿特摩柠檬和木里柠檬聚为一类,乔化无刺柠檬、阿联粗柠檬和黄花尤力克柠檬聚为一类;黄花尤力克柠檬萜烯类物质高表达。同一生长环境下,不同柠檬品种间果皮的挥发性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阿联粗柠檬和黄花尤力克柠檬之间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