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海洋底栖生物的致死效应影响,采用长江口地区的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厚度掩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及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和双齿围沙蚕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63~125μm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6.8 cm(95%置信区间为2.8~10.7 cm);粒度为63μ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11.1 cm(95%置信区间为4.2~18.0 cm);而掩埋深度与双齿围沙蚕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不同底栖生物致死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麦麸结构层粉体的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麦麸结构层粉体静电场分离的可行性,该文以高纯度麦麸糊粉层和外果皮粉体为原料,研究其介电性、导电性和电晕带电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麦麸粉体的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最终趋于一致;当频率较低时,外果皮的相对介电常数明显低于糊粉层;当频率为300 MHz时,两者的介电常数之比最大达5.3;麦麸粉体的导电性差,糊粉层粉体的电阻率为2300MΩ/cm,为外果皮电阻率的5倍;经正电晕带电后,糊粉层粉体所获电荷量约为外果皮的1.7倍,具有明显差异;单位质量麦麸粉体所获电荷量随电晕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而随麦麸粉体的含水率和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总之,麦麸结构层粉体的介电性、导电性和电晕带电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利用介电泳和电晕带电后的静电场分离技术对麦麸结构层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
亚临界丙烷萃取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亚临界流体萃取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的动力学规律,该文以亚临界丙烷为萃取介质,研究了米糠油、γ-谷维素及α-生育酚等活性组分在不同萃取温度和时间的萃取率,并基于 Baümler 模型对目标物的萃取率进行模型拟合,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过程中目标物的相对萃取率随时间增长递增,且在初始阶段(洗涤过程)的增长速率快于第二阶段(扩散过程)的增长速率;同时,升高萃取温度可同时提高目标产物的扩散系数和相对萃取率;基于Baümler模型可较好拟合亚临界丙烷萃取米糠油、γ-谷维素和α-生育酚的动力学过程(R2>0.95),所得动力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由Arrhenius方程可计算出米糠油、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亚临界萃取反应活化能,其中米糠油的活化能最低(5.23 kJ/mol),α-生育酚次之(7.05 kJ/mol),γ-谷维素最高(9.11 kJ/mol),表明γ-谷维素最难萃取且对温度依赖程度最高;根据拟合所得动力学模型,对米糠油提取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米糠油萃取率的预测准确率达95.8%,而对γ-谷维素和α-生育酚萃取率的预测准确度稍低,分别达94.7%和94.4%,对三者均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总之,基于 Baümler 模型可以较好地建立米糠油及其有益伴随物的亚临界萃取动力学模型,从而较为准确的预测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的萃取率,对米糠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复混型稀土促花保果营养素和尿素在石硖龙眼果实膨大中期进行叶果喷施试验,结果表明:龙眼全果鲜重增加4.1%、干重增加9.6%,果肉鲜重增5.0%、干重增14.7%,果实提前七天成熟,产品上市早,价格比后上市的提高近一倍。  相似文献   
5.
PCR扩增淋球菌CMCC29400、CMCC29403株孔蛋白(PI)A、B及表位基因,使用linker GSGGSG并通过重叠PCR法将表位基因连接在PIA、PIB上形成融合基因PIA-表位、PIB-表位,分别与克隆栽体pMD-18T连接,测序正确后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pET32a-PIA...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轻质油对海洋浮游植物毒性效应机制,并对海洋溢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室内模拟了4季温度(10、16、20和28℃)变化下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毒性胁迫实验,研究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率曲线得出轻质油对东海原甲藻的96 h抑制浓度为2.40 mg/L,对赤潮异弯藻的96 h抑制浓度为4.10mg/L。同时基于轻质油高挥发性的特点,随着实验过程中轻质油浓度降低,东海原甲藻及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得以恢复。轻质油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还与温度变化有关,温度越高,影响越明显,即冬季影响最小,而夏季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无机盐稳定化脂肪酶的潜在机理,该文以小麦胚芽脂肪酶为研究对象,基于界面酶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添加浓度介于1.0×10-9~1.0×10-2 mol/L的Na~+、K+、Ca~(2+)、Mg~(2+)的氯化物对小麦胚芽脂肪酶存在的油-水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小麦胚芽脂肪酶体系浓度为1.7×10-6 mol/L时,一价金属中Na~+更有利于抑制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P0.05),对麦胚脂肪酶存在时的油水界面特性影响也较大;二价金属离子Ca~(2+)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趋势与一价离子不同,在高浓度时反而增加界面张力;当油水界面上存在脂肪酶的催化底物(三油酸甘油酯)和产物(油酸)时,添加浓度分别为10-6、10-6、10-4和10-9mol/L的Na~+、K~+、Ca~(2+)、Mg~(2+)均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降低麦胚脂肪酶的作用效果,三油酸甘油酯存在时Mg~(2+)的作用效果最明显(P0.05),油酸存在时Na+的作用效果最明显(P0.05)。综上,无机盐金属离子主要通过影响麦胚脂肪酶在油水界面的聚集行为及底物结构状态起到钝化麦胚脂肪酶的作用,该结果可为麦胚脂肪酶存在时界面的活性调控及麦胚的稳定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微波稳定麦胚的机制,以小麦胚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测量频率、含水率、脂肪含量及添加不同无机盐条件下麦胚粉体的介电特性(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因数ε″)。实验结果表明,在2个常用微波频率下,小麦胚芽ε'在频率为915 MHz时略大于2 450 MHz时,但ε″在2 450 MHz时明显大于915 MHz时;小麦胚芽介电特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当其含水率从4%增至16%时,其ε'和ε″分别从2.61和0.02升高至4.32和0.8;不同脂肪含量的小麦胚芽的介电特性相差较小,尤其是ε″;对比添加5种无机盐后小麦胚芽介电特性发现,Na Cl对其ε'和ε″有明显增加作用,尤其是当Na Cl的质量分数为1%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