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物解离技术提取的大豆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生物酶处理(碱性蛋白酶Protex 6L、碱性蛋白酶Acalase2.4L、溶血磷脂酶、磷脂酶A_2和磷脂酶D)对乳状液的蛋白质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采用2种蛋白酶和3种磷脂酶对乳状液进行处理,对粒径分布、Zate电位、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的测定可知:分层系数和游离油得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溶血磷脂酶、碱性蛋白酶Acalase2.4L碱性蛋白酶Protex 6L、磷脂酶D、磷脂酶A_2;采用溶血磷脂酶酶解时,其电位值、平均粒径显著升高;通过显微结构观察到油滴聚集明显,这与电位值、粒径结果相一致;采用酶处理后乳状液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均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均增加,其中用溶血磷脂酶后的乳状液中α-螺旋含量最低,无规卷曲含量最高;所有样品经蛋白酶和磷脂酶酶解处理后,荧光强度都降低,在溶血磷脂酶酶解后乳状液中蛋白质的荧光强度最低;采用溶血磷脂酶、磷脂酶A_2和磷脂酶D酶解乳状液后,PA含量均升高,PC和PE降低。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已经开始,如何建立更为高效的禽业生产体系,并能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是禽业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追溯系统必然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对传统产业链的组织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企业应清晰认识自身所处阶段,构建适合当前模式的信息系统,以合理的成本建立质量追溯系统。本文依据多年从事畜牧业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的经验,总结项目案例,对我国禽业企业的信息化特点及质量追溯系统应用进行了分析,从禽业企业信息化进程与追溯系统建立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解离技术提取的大豆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生物酶处理(碱性蛋白酶Protex 6L、碱性蛋白酶Acalase 2.4L、溶血磷脂酶、磷脂酶A2和磷脂酶D)对乳状液的蛋白质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2种蛋白酶和3种磷脂酶对乳状液进行处理,通过对粒径分布、Zate电位、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的测定可知:分层系数和游离油得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溶血磷脂酶、碱性蛋白酶Acalase2.4L、碱性蛋白酶Protex 6L、磷脂酶D、磷脂酶A2;采用溶血磷脂酶酶解时,其电位值、平均粒径显著升高;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油滴聚集明显,这与电位值、粒径测定结果相一致;采用酶处理后乳状液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相对含量均降低,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均增加,其中,用溶血磷脂酶处理后的乳状液中α-螺旋相对含量最低,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最高;所有样品经蛋白酶和磷脂酶酶解处理后,荧光强度均降低,在溶血磷脂酶酶解后乳状液中蛋白质的荧光强度最低;采用溶血磷脂酶、磷脂酶A2和磷脂酶D酶解乳状液后,PA含量均升高,PC和PE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利用生物解离提油过程中产生的膳食纤维,利用超微粉碎技术改善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分别研究纤维粒度、纤维添加量及水分添加量对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上述3因素对面团延展率影响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3种因素对面团延展率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纤维添加量、水分添加量、纤维粒度。经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添加量为30%、水分添加量为4.5%、纤维粒度为300目,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膳食纤维面团延展率为10.61。面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面团质构特性发生变化是由于膳食纤维对面团中二硫键产生破坏,面团面筋断裂,淀粉颗粒暴露在面筋网络结构之外,当添加量为40%和50%时几乎看不到成片的面筋膜,面筋结构受到破坏进而影响面团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冷榨磨浆工艺所得豆乳为原料,研究高压均质辅助不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水解豆乳对其结构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加,酶解豆乳溶解度和水解度分别高达91.9%和8.24%,同时豆乳粒径分布更加均匀,表面负电荷增加,稳定性明显提高;SDS-PAGE电泳、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豆乳中蛋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均质压力辅助酶解处理改变了蛋白质的线性表位,大分子量的抗营养蛋白因子条带呈变浅趋势,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减少;测定抗营养因子含量揭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现均质压力在100 MPa时,3种酶对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植酸、大豆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6种抗营养因子达到最佳去除效果,抑制率分别高达51.28%、57.83%、72.31%、71.4%、89.55%和82.96%,脲酶活性均呈阴性。研究结果可为营养健康豆乳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在酸性条件下制备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ζ-电位、傅里叶红外光谱(FITR)、冷冻扫描电镜、乳化性和流变学等研究其稳定性,并探讨其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在pH值2.0时,7S和11S形成的乳液均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11S比7S具有更高乳化性能。当蛋白质量浓度为0.015g/mL,油相体积分数为78%~82%时,可以形成稳定的高内相乳液。通过增加内相体积分数,7S和11S蛋白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不易发生聚集,并且可以形成较强的凝胶网络结构。模拟体外消化实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蛋白形成的高内相乳液可以不同程度地延迟脂质的释放。本研究明晰了在酸性条件下7S和11S的结构特性以及7S和11S高内相乳液在胃肠道中的消化行为,可为食品功能性成分递送体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解离大豆水解液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技术研究了不同微波干燥条件对富肽豆粉中蛋白类物质亚基组分和空间构象的变化规律,并对生物解离富肽豆粉的粉体性质及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条件对HPLC-SEC峰的强度影响明显,分子量18~44 ku的蛋白质水解物约占总蛋白质类的73.47%~89.36%,主要亚基成分为大豆球蛋白,这是由于不同微波干燥条件下的物相转换率和分子间碰撞机会不同,蛋白纤维化聚集形成的速度不同,从而对生物解离富肽豆粉分子量产生影响。此外,生物解离富肽豆粉的水溶性和分散性在不同微波干燥条件下具有相似趋势,这与粉体残余水分量、蛋白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分子构象变化及分子聚集和解离相关。  相似文献   
8.
果树台田与水土保持林地、荒地相比较,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其结论:果树台田采取水保措施时间越长,土壤稳渗速率越大。实验测得果树台田非毛管孔隙度为6.5%,林地为5%,荒地为3%。有台田措施的土壤毛管孔隙度比未修台田的提高了2.40%~5.59%。果树台田土壤蓄水量是荒地的2.17倍。随着果树台田修建时间的延长,土壤的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全K、速效K含量表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味苦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内蒙、宁夏、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资源极为丰富。过去,西北地区民间用其叶作为绿肥,其根入中药。近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药用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作为蛋白饲料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经我们分析,苦豆子叶粉蛋白质含量甚高,而且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全面(见表1)。为了解决西北地区牲畜缺乏蛋白饲料的困难,我们于1979—1981年,用脱毒的苦豆子叶粉进行动物毒性实验和羊的补充饲料实验,结果良好。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稳定的重组油体乳液,研究了不同超声功率(200、400W)和不同超声时间(6、12、24min)对制备重组油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揭示不同超声条件与重组油体乳液稳定性的关系,采用动态激光散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圆二色谱,研究了不同超声条件制备的重组油体乳液流体动力学半径、微观结构和Oleosin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处理制备的重组油体乳液乳化性、储藏稳定性和界面吸附能力远高于未经超声处理的乳液,并且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乳液粒径逐渐变小,乳滴形状规则、分布均匀,乳液表面负电荷增加;当超声条件为200W、24min时,制备的重组油体乳液最为稳定,其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分别高达652.2m2/g和605.2min;不同超声处理改变了Oleosin蛋白的二级结构,影响其与磷脂酰胆碱的结合能力,进而改变乳液在油-水界面吸附特性,证明适宜强度的超声处理有利于重组油体乳液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