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土壤悬液组分复杂以及单输入变量时电极预测精准度有限的问题,以提高离子选择电极预测土壤硝态氮含量精准度为目标,建立基于多参数融合的支持向量机(SVM)土壤硝态氮预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电极法测定土壤硝态氮的主要干扰因素进行排序,建立以主干扰因素及硝酸根电极检测电势的多参数融合SVM预测模型,并与传统Nernst模型和干扰因素全输入下的SVM模型作对比验证算法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温度与Cl -电极检测电势为影响电极预测硝态氮精准度的主要干扰因素;输入参数为硝态氮电极检测电势、土壤电导率、温度与Cl -电极检测电势时,SVM土壤硝态氮预测模型效果最优,与光学法测定结果回归方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98,平均绝对偏差为3.38 mg/L,均方根误差为4.51 mg/L,基于多参数融合的SVM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电极法硝态氮检测精准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极限学习机模型解译高氯离子干扰下盐碱土中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响应信号,系统分析了漂移校正算法、能斯特及极限学习机模型对电极法硝态氮(NO~-_3-N)预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漂移校正算法可明显提高传感器标定方程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响应斜率及截距电位的波动范围分别缩小了3.67%和7.25%;极限学习机模型的最优隐含层节点数为14;基于极限学习机的电极法NO~-_3-N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可较好抑制盐碱土中氯离子干扰,与标准检测结果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36 mg/L和4.02 mg/L。相关研究结论可为电极法测土过程中的信号校正、数据处理模型和模型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样本前处理是影响离子选择电极测土时效性的关键环节。以缩短静置时间为目的,该文探讨了高分子絮凝剂Superfloc127用于土壤硝态氮浸提前处理操作的可行性。首先,基于相界电位模型对Superfloc127加入土样硝态氮浸提液后电极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建模分析,理论可行性验证后,开展测土试验,分析其对自制全固态电极(PPy-NSISE)及商用电极(PVC-NISE)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uperfloc127后,样本制备时间由1.5 h缩短至10 s;PPy-NSISE及PVC-NISE响应斜率分别为-51.4和-52.1 mV/Decade,检测灵敏度无明显改变,测土结果与标准结果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9和0.31;连续测定12 h后,PPy-NSISE和PVC-NISE的响应斜率分别降低至-35.1和-25.4 mV/Decade,性能不可恢复。通过理论解析及大量分析试验证明,絮凝剂Superfloc127无法应用在基于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土壤硝态氮快速分析,提高土壤前处理效率的研究工作仍需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Fast detection of soil nitrate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variable rate fertilization.As NO-  相似文献   
5.
改进土壤样品前处理工艺,探讨利用微波炉、离心机、高速漩涡振荡器替代干燥箱、摇床等传统装置的可行性。单因素试验筛选微波时间、振荡时间、离心速率及离心时间的优选调控水平,进而设计正交试验进行方差分析,确定土样快速前处理优选工艺参数。59个土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时间9 min、振荡时间40 s、离心转速1 000 r/min、离心时间60 s条件下,电极法与光学法检测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差异,平均相对误差为7.48%,绝对误差的绝对值范围为0.14~22.92 mg/L,均方根误差为7.91 mg/L,快速前处理工艺处理时间小于15 min,可满足土壤硝态氮快速测量准确性及时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前处理自动化程度是影响土壤养分检测效率和可行性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设计开发了1种适用于电极法硝态氮原位测定的前处理装置,融合土壤水分校准算法,装置具备水分测定、称重、注液浸提、高速旋转离心等功能,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装置两自由度机械平台纵向控制精度达到0.1 cm,旋转定位控制精度为1?,注液精度可达0.2 m L,位移量及注液量具有较高重复性;较常规手动操作,利用该装置进行土样前处理耗时明显降低,自动化及时效性明显提高,人工劳动强度下降;利用装置前处理土样,电极法测定结果与标准光学检测结果接近,两者回归方程调整决定系数为0.87,平均绝对偏差为20.97 mg/kg,均方根误差为22.34 mg/kg,较悬液直测精度明显提高。装置浸提环节仍需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可为集成式土壤养分原位检测装置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探究复合肥、缓/控施肥、有机无机互混肥和不施氮肥对传统中稻模式和稻虾共生模式下水稻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稻作模式下优化氮肥管理和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2种稻作模式为主区,4种氮肥施用类型为裂区,于水稻主要生育期内调查水稻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势(LAD)、干物质积累量(DW)和生长速率、光合特征,成熟后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计算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表明:稻虾共生模式下水稻生育期延长,抽穗期LAI、抽穗期和成熟期DW、生长速率、抽穗期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产量显著降低,抽穗期至成熟期LAD显著增加。常规中稻模式下未施氮处理的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短于3个施氮处理,稻虾共生模式下未施氮处理的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长于3个施氮处理。有机无机互混肥的各时期LAI、LAD、抽穗期光合能力和千粒重最高,复合肥的分蘖期光合能力和抽穗期至成熟期生长速率最高,缓/控释肥的各时期DW、分蘖期至抽穗期生长速率、有效穗数、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缓/控释肥是两种稻作模式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的最佳氮肥类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江汉平原早稻-再生稻模式不利种植越冬作物的突出问题,研究中稻-再生稻模式培肥增效可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品种两优1208为试验材料,针对头季稻进行施肥处理,以施磷钾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3种基肥与追肥组合处理,各处理的总有效养分相同(N-P2O5-K2O=120-63-135 kg/hm2),钾肥作基施和穗肥分2次等量施用,氮肥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分3次施用,其施用比例对于处理CRF(基施缓控释复合肥)为8∶0∶2,对于处理CF(基施复合肥)和OCF(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为5∶3∶2。结果表明,两优1208作为再生稻用种,全生育期为156~157 d;通过观测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发现,基施复合肥可促进头季稻前期至中期生长,基施缓控释复合肥可促进头季稻后期和再生稻的生长,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再生季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了解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无机氮动态和水稻生长状况,为再生稻稻田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按冬前是否翻耕和插秧前旋耕情况设置 4种耕作方式:翻耕 1次旋耕 1次(T1)、翻耕 1次旋耕 2次(T2)、不翻耕旋耕 2次(T3)和不翻耕旋耕 3次(T4),观察 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和水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水稻主要生育期,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无机氮含量、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均呈现 T2>T1>T4>T3的趋势,翻耕与旋耕结合的效果明显好于旋耕。因此,翻耕 1次旋耕 2次(T2)可提高土壤无机氮供应,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干物质积累和提高水稻产量,是值得推荐采用的适宜早稻 -再生稻生产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响应面法的ISE泥浆直测前处理影响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筛孔尺寸、静置时间、振荡浸提时间3个主要参数对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检测准确度的影响。首先经单因素试验确定出各参数的调控水平范围,进而基于Box-Behnken原理设计了3因素3水平中心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以3因素为自变量、平均相对误差RTX-E为响应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次序为静置时间>振荡浸提时间>筛孔尺寸;筛孔尺寸和静置时间的耦合作用显著;当筛孔尺寸为2mm、静置时间为1.4h、振荡浸提时间为22min时,模型预测结果较好,验证集土样平均相对误差小于7.5%,可实现对前处理参数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