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27篇
  免费   4664篇
  国内免费   3026篇
林业   5511篇
农学   3403篇
基础科学   3627篇
  5270篇
综合类   19850篇
农作物   2175篇
水产渔业   1150篇
畜牧兽医   3745篇
园艺   1235篇
植物保护   475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802篇
  2022年   1380篇
  2021年   1621篇
  2020年   1547篇
  2019年   1063篇
  2018年   942篇
  2017年   1586篇
  2016年   2034篇
  2015年   1766篇
  2014年   2655篇
  2013年   2592篇
  2012年   3612篇
  2011年   3598篇
  2010年   2759篇
  2009年   2869篇
  2008年   2346篇
  2007年   2763篇
  2006年   2361篇
  2005年   1825篇
  2004年   1535篇
  2003年   1316篇
  2002年   1071篇
  2001年   1013篇
  2000年   762篇
  1999年   739篇
  1998年   578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473篇
  1995年   461篇
  1994年   393篇
  1993年   327篇
  1992年   316篇
  1991年   269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144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湖北三峡库区秭归地区不同海拔伦晚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Lane late’ Navel)果实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湖北三峡库区晚熟脐橙果实枯水防控栽培技术,进行了晚熟脐橙种植区域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北三峡库区,江南晚熟脐橙适宜区域化种植在海拔360 m以下,江北在海拔350 m以下。在适宜范围外,随海拔升高,晚熟脐橙果实品质下降,可食率、果汁率降低,酸下降快,化渣性变差,果实枯水加重。其次,探讨了晚熟脐橙果实枯水防控生产技术,冬季套袋试验效果好,果实枯水比率控制在5%以下,显著低于对照果实(枯水率50%),可有效减轻和防止晚熟脐橙果实枯水,而且套袋果实外观好,品质优。覆膜技术效果其次,果实枯水比率可以控制在20%以下,而且该技术简便、劳动量小且成本较低,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海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为荔枝的养分管理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选择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有代表性的荔枝园 49 个,采集0~30 cm土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丰缺状况的测试分析各种性质。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园土壤pH大部分呈酸性,16.3 % 荔枝园土壤pH适宜荔枝生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中等水平,63.3 %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值及以上;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交换性钙、有效硫含量丰富,42.7 % 果园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4.1 % 果园极缺乏;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含量较为丰富,但73.5 % 果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适宜值。不同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海口果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氮、钾、钙、镁含量最高,约2/3产区果园土壤偏缺交换性镁,仅海口、澄迈、定安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适宜值以上,各产区荔枝园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微量元素丰富,土壤有效硼在琼海果园含量丰富,澄迈、万宁、陵水、儋州、白沙荔枝园土壤有效硼偏缺。综合分析可知,各产区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口>定安>澄迈>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白沙。综上所述,海南荔枝园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平衡施肥,改良土壤酸度,增施有机肥,重视镁、硼肥施用,适当减施化肥以获得更好的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核桃全斑蚜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核桃树上的新害虫,为明确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不同密度核桃全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 4龄幼虫对核桃全斑蚜的瞬间攻击率最强,处理时间最短。异色瓢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4龄幼虫寻找效应最强。即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5.
宽叶酢浆草(Oxalis latifolia)在全球分布广泛,且危害多种农作物,2007年中国将其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目前,在中国仅发生于云南省,但其适生性强,定殖和传播扩散的风险极高。本文就宽叶酢浆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分布和危害以及防控措施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给玉米等多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绿色、持续防控,亟需筛选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资源。本研究以前期实验室储备的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具有杀虫活性的363株野生菌株库为候选菌株,基于菌株杀虫基因差异及进化关系,去除冗余菌株后获得172株候选菌株。通过培养获取这些菌株胞晶混合物,进行杀虫蛋白定量后,测定杀虫活性,获得27株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B14-D2的杀虫活性最高,LC50为0.155 μg/g。克隆了该菌株中的cry1Ea3基因并在HD73-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Cry1Ea3蛋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LC50为1.789 μg/g。本研究为新的Bt产品和杀虫基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7.
害虫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通常采用化学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一般仅体现短期内对目标害虫的致死作用结果,而忽略了天敌在自然界数量增殖后对害虫种群数量的长期而持续的控制效果,以及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价。判断害虫生物防治计划是否获得成功,目前缺乏广泛认同的评价方法。本文对害虫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各种方法可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效果评价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评价害虫生物防治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此方法结合国内外害虫防治包括生物防治的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提出了害虫生物防治项目成功与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9.
马铃薯块茎蛾是马铃薯上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会对马铃薯造成毁灭性的危害,该害虫目前已成为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了马铃薯块茎蛾的抗药性增强,使用单一的化学防治并不能对该虫进行长久有效的控制。因此,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从马铃薯块茎蛾的天敌种类、昆虫病原物、昆虫性信息素和植物提取物等方面概述了近些年马铃薯块茎蛾生物防治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Weeds and weed control are major production costs in global agriculture, with increasing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herbicide‐based management because of concerns with chemical residue and herbicide resistance. Non‐chemical weed management may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but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weeds from crops. Harvest is an ideal opportunity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weeds that grow taller than the crop, however, the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late‐season weeds from the crop is unknown. Weed mapping enables farmers to locate weed patches, evaluate the success of previous we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assist with planning for future herbicide applic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weed patche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crop plants, based on height differences. Field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before crop harvest in 2018 and 2019, where a total of 86 and 105 weedy patches were manually assess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cross the 191 assessed weedy patches, in 97% of patches with Avena fatua (wild oat) plants, 86% with Raphanus raphanistrum (wild radish) plants and 92% with Sonchus oleraceus L. (sow thistles) plants it was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the weeds taller than the 95% of the crop plants. Future work should be dedicated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ability of remote sensing methods such as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to detect and map late‐season weed spec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on crop and weed height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