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1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酶法预处理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并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纯度。花生壳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花生壳粉与水混合,半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按1:1(m/m)复配,用量0.25‰,50℃酶解30 min后,按料液比1:20(m/V)加入乙醇至终浓度60%,于功率1000 W,55℃超声波辅助提取60 min,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约为2.5%。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上样缓冲液为pH 5.0的60%乙醇溶液,洗脱液为pH 10.0的70% 乙醇溶液,上样与洗脱流速为0.75 BV/h和1.5 BV/h。纯化后的花生壳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纯度分别为10.54%和5.85%,提高了90%和120%。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精粗比40∶60下花生壳与苜蓿干草配比对饲粮组合效应(Associative Effects,AE)的影响。将花生壳和苜蓿干草以50∶10、40∶20、30∶30、20∶40和10∶50的比例混合,设5个试验组和3个单独原料组,分别在培养2、4、6、9、12、24、36、48、72、96 h测定产气量(GP)以24 h的产气量(GP_(24h))和加权估算值分析各组饲粮的组合效应(AE)。结果表明:对于GP_(24h)和AE值,均为40%花生壳组显著高于50%组(P0.05)。30%花生壳组AE有高于50%组的趋势(P=0.056),20%花生壳组AE也有高于50%组的趋势(P=0.084)。当花生壳与苜蓿干草以40∶20配比时组合效应最高(95.20%)(P0.05)。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枣区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究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华北平原枣区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微生物学角度揭示其对土壤质量的改良状况,为生物炭在果园地区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2015年,在位于华北平原枣区的河南省濮阳市林科院进行了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的田间定位试验。生物炭用量设0、2.5、5和10 t/hm2 4个水平 (以C0、C1、C2、C3表示),氮素用量设300、450和600 kg/hm2 3个水平 (以N1、N2、N3表示),加上1个完全空白处理CK (不施生物炭和氮肥),共计13个处理。在红枣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各配施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 【结果】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且微生物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施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较C0均显著增加。在2.5 t/hm2生物炭 (C1) 水平下,不同施氮处理间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以C3N2和C3N3处理增幅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08.6%和159.4%。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活性随生物炭与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最大增幅为91.7%,但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总体上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用量、施氮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均有极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增幅分别为10.9%~80.4%、6.6%~143.1%和50.6%~115.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结论】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总体上提高了枣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三者共同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改良,配施处理可作为改良枣区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综合试验结果及实际生产成本,10 t/hm2的生物炭,配施N 300 kg /hm2的氮肥为该地区最佳配比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王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1-13523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用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参数,并研究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性。[结果]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120 s,料液比1∶20,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花生壳黄酮得率为6.11%;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自氧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多,抗氧化能力增强。[结论]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较好的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操作一点不难可用秸秆种类玉米秸、麦秸、稻草、稻糠、豆秸、花生秧、花生壳、谷秆、高粱秆、烟秆、向日葵秆、树叶、杂草、糖渣、食用菌栽培菌糠和牛、马粪便等。标准化操作的要点内置式操作在种植行下或行间开沟宽60~80厘米,深20~25厘米,铺秸秆,撒菌种,覆土,浇水,打孔,定植。外置式操作在种植大田或大棚的一头,挖一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同时测定花生壳中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和木犀草素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340 nm,柱温27℃。在该色谱条件下,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和木犀草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75~60μg/mL(R2=0.999 9),3.63~58.08μg/mL(R2=0.999 9),17.25~276μg/mL(R2=0.999 7)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标回收率(n=5)为121.6%,97.79%,124.35%,RSD分别为0.71%,1.49%,0.44%。该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应用于花生壳资源产业开发中质量标准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张晋峰  张莹琪 《节水灌溉》2015,(4):52-54,58
利用磷酸处理微波照射制备花生壳活性炭,以一定浓度的结晶紫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吸附剂粒径、溶液pH值、结晶紫的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结晶紫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活性炭是具有高去除率的廉价吸附剂,最大去除率达96%。结晶紫染料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8.
花生粕、壳、茎叶在现代畜牧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花生及花生油的市场价格年年看长,花生种植面积也年年增加。这样,每年产生大量的花生粕、花生壳及花生茎叶,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花生粕、花生壳及茎叶的营养价值,将其当作废弃物乱堆乱放,甚至焚烧,造成大量饲料资源白白浪费,且影响生态环境。下面就花生粕、壳、茎叶在现代畜牧业上的应用,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对艺术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在日益的增长。现代艺术设计是新时代的产物,而设计与艺术是无法分隔开的。城市园林设计是现代最为综合的艺术,它与现代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如今,城市园林设计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在艺术学领域也在蓬勃兴起。本文简要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内涵做了界定,阐述了城市园林设计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从园林中的小品、雕塑、植物造景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现代艺术影响下的城市园林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花生壳粉末为原料,硅钨酸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液固比对花生壳粉末水解制备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水解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3h,液固比为30∶1,硅钨酸用量为3g的条件下,乙酰丙酸的产率最高为8.08%;水解反应的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催化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