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4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15篇
基础科学   26篇
  351篇
综合类   2211篇
农作物   220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2011篇
园艺   33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玉米含量与土壤含量的相关性,为富玉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环境中48块样地土壤及其收获的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玉米的含量,分析玉米含量与土壤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土壤平均含量增加,玉米平均含量随之增加;玉米平均含量与土壤平均含量的比值为0.196 3~0.201 6,玉米对土壤的吸收稳定。【结论】玉米含量与土壤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在发展富玉米时,选择含量较高土壤种植玉米,以保证玉米产品的高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和复配剂处理对铁皮石斛抗寒性的影响.[方法]以生长一年的铁皮石斛组培苗为供试材料,2℃低温胁迫7 d后,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和复配剂进行叶面喷施,其中外源水杨酸和均设置了4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15、30、60 mg/L和0、5.0、7.5、10.0 mg/L,采用不完全随机设计将二者进行复配,共12种复配剂.[结果]低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和应配合使用,叶绿素含量和PRO含量的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喷施浓度为15/10.0、30/5.0和30/7.5 mg/L的水杨酸和复配剂时,其叶绿素含量、PRO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下降,显著提高铁皮石斛抗寒性,缓解铁皮石斛的低温伤害.[结论]低温胁迫下配合使用外源水杨酸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铁皮石斛的低温伤害.  相似文献   
3.
叶面喷施外源硒肥对南瓜果实的影响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叶面喷施外源肥对南瓜果实的影响,采用贝贝瓜为供试材料,对南瓜叶面喷施稀释800倍外源肥,测定南瓜产量、品质等指标数据。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稀释800倍的肥后,能显著提高南瓜产量,显著提高南瓜果实中含量,对南瓜果实品质有改善作用,能显著降低南瓜果实中铅和镉含量,提高南瓜果实中β-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矿物质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鹅机体各组织中,供应不足时可出现缺乏症并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营养鹅的体质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降低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集广西梧州市六堡茶产区茶园土壤样品和对应茶鲜叶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茶园土壤含量及其与茶叶中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试验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4.0~6.5;土壤全平均含量为2.28 mg/kg,远高于富茶园的土壤标准;茶园土壤剖面中各土层之间全含量在1.85~1.95 mg/kg,土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茶园茶叶中全平均含量为0.66 mg/kg,枝条中全平均含量为0.58 mg/kg;茶鲜叶、茶树枝条与土壤全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西兰花、白菜花、结球甘蓝、大白菜、娃娃菜5类作物自然富和添加肥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不同作物对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自然富处理中叶菜类蔬菜不同品种含量差异不大,花菜类蔬菜不同品种含量差异较大;添加肥处理中不同种类蔬菜富集的能力不同,同类蔬菜不同品种富集的能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肥施用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冬种马铃薯标准化富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雪川3号马铃薯种薯为研究对象,以6000 kg/ha普通有机肥配施1500 kg/ha复合肥作基肥为对照,设8个不同配比的富高钙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氨基酸螯合叶面肥处理组,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含量及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结果】施用富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叶面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块茎含量,且喷施氨基酸螯合叶面肥的富效果优于施用富高钙型有机肥,但马铃薯产量和块茎含量未与肥用量成正比,以6000 kg/ha富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叶面肥配施处理的马铃薯总产量最高(41.08 t/ha),同时其块茎含量也相对较高。喷施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含量与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及干物质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施用富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叶面肥处理均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6000 kg/ha富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叶面肥配施处理的种植效益最高,达119052.0元/ha。【结论】施用富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叶面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含量及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6000 kg/ha富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作底肥,膨大期喷施6000 mL/ha氨基酸螯合叶面肥的施肥方式相对较优,可兼顾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符合广西地方富农产品含量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含量,其干物质中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肥与不添加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甜樱桃味美、营养价值高并含有褪黑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也是植物有益元素,在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富高褪黑素甜樱桃将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也是育种科学研究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褪黑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代谢途径尚未全面清晰,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贮存也未完全明确。本文从甜樱桃的营养、观赏和应用方面明确了甜樱桃具有的价值;从富水果的价值、对甜樱桃品质及褪黑素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生产富甜樱桃较为容易,而要达到高褪黑素水平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植物体内褪黑素合成途径、甜樱桃褪黑素合成途径、对甜樱桃褪黑素合成途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明确植物体内褪黑素合成途径具有多样性,调控植物体内褪黑素含量具有复杂性,为调控甜樱桃褪黑素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0.
曹忠君 《兽医导刊》2020,(2):247-247
(Selenium,Se)是1817年由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发现的.l971年Rotruck证实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组成物质以及维持酶活性的重要组成成分.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是人和动物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μg的,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和生物活性.无机一般指亚酸钠和酸钠,从金属矿藏的副产品中获得;后者是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蛋氨酸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