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9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油棕叶梗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重组方材密度、施胶量、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较大,密度和施胶量越大,重组方材力学性能越好;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综合考虑确定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较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密度0.7 g/cm3,施胶量12%,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40 min;较优工艺条件下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弹性模量为7 185 MPa,静曲强度为68.7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35 MPa,内结合强度为0.21 MPa。密度为0.7 g/cm3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顺纹抗压强度高于了杉木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种壳厚度油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为油棕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厚壳种BM8和无壳种L2T对288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从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及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组合,利用其对46份不同种壳厚度的油棕种质材料进行多态性扩增,基于扩增结果,利用NTSYS 2.1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构建聚类图,利用POPGENE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从288对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出15对SRAP引物,利用其对46份油棕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3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2.2条,多态比率为60.4%.46份油棕种质材料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0982~1.3264,平均1.602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092~1.15976,平均1.480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572~0.1093,平均0.1937;I为0.0927~0.1648,平均0.3115.薄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无壳种油棕较接近,且二者均高于厚壳种油棕,说明薄壳种和无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厚壳种油棕.厚壳种油棕与无壳种油棕的遗传一致度最小(0.7728),但二者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2556).厚壳种油棕与薄壳种油棕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大,(0.8396),且二者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748).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时,46份供试油棕种质被分为4个类群,其中,厚壳种油棕种质材料均分布在第I类群,薄壳种油棕种质材料(除Eg14分布在第I类群外)和无壳种油棕种质材料均分布在II、III和IV类群.[结论]46份油棕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丰富,其中薄壳种油棕和无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较厚壳种油棕丰富,二者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进行亲本选配,选育出高产油率的油棕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程度的人工干旱胁迫下,测定10个油棕品种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SOD与POD酶活性等,并利用SAS8.1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油棕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初期(0~5 d),油棕各生理指标向着有利于适应抗旱的方向变化;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5~30 d)和胁迫程度的加剧(trt1~trt3),各指标反映出油棕植株受害;当胁迫达50 d时,各生理指标几乎都向着抗旱有利的方向转变,表明油棕对干旱有较强的耐受性;(2)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SOD酶活性是反映油棕干旱胁迫的最重要的生理指标,可作为油棕品种抗旱性评价的依据;(3)10个油棕品种的综合抗旱力排序为:RYL34>RYL39>RYL38>RYL32>RYL37>RYL31>RYL36>RYL40>RYL33>RYL35。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取材部位、激素组合配比等因素对3个不同油棕品系叶片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油棕叶片以及不同品系的油棕愈伤组织诱导存在极显著差异;试验以MS培养基+5 mg/L 2,4-D+10 mg/L TDZ+6 g/L琼脂+30 g/L糖配比获得较好的愈伤诱导率;添加2%活性炭可以有效抑制油棕叶片愈伤组织褐化。  相似文献   
6.
在16、20、24、28、32℃5个温度梯度下,观察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油棕象甲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6~32℃温度范围内,油棕象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8℃时,油棕象甲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大。在16~32℃温度下,油棕象甲全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3.68、22.30、15.10、10.30和12.01 d。卵期、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预蛹期、蛹期、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3、13.38、11.59、10.97、4.56、9.84、10.96和13.38℃;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13.44、18.79、25.53、79.11、47.62、25.98和214.09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在16~32℃温度范围内均大于1,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0,这说明油棕象甲的种群呈增长趋势。油棕象甲在28℃时种群趋势指数和內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8.944 2和0.285 6;其次为24℃,其生长发育及其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4~28℃。  相似文献   
7.
介绍成龄油棕园林下间作生姜的栽培技术方法,并对间作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间作效益的大小需考虑油棕园的荫蔽度。  相似文献   
8.
分析广东发展油棕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广东发展油棕产业的对策建议并展望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半年生盆栽油棕幼苗为研究材料,考察了盐胁迫对其质膜透性、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油棕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增大,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和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树龄油棕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Ci-ADC便携武光合仪对2年生和4年生油棕的光合特性的日变化及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型日变化,4年生油棕净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总体高于2年生的,但蒸腾速率却低于2年生.但不同树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差异不大.油棕叶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02浓度呈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样本室CO2浓度变化和叶片温度对光合速率有重要影响,空气湿度和叶片温度是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叶片温度是影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环境因子.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样本室水蒸汽压分别是影响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