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99篇
  免费   2574篇
  国内免费   1675篇
林业   1266篇
农学   2488篇
基础科学   3780篇
  4998篇
综合类   17473篇
农作物   1886篇
水产渔业   1376篇
畜牧兽医   8993篇
园艺   1863篇
植物保护   72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22篇
  2022年   1217篇
  2021年   1115篇
  2020年   1226篇
  2019年   1011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1091篇
  2016年   1323篇
  2015年   1637篇
  2014年   2355篇
  2013年   2434篇
  2012年   3024篇
  2011年   2969篇
  2010年   2613篇
  2009年   2635篇
  2008年   3091篇
  2007年   2679篇
  2006年   2824篇
  2005年   2415篇
  2004年   1360篇
  2003年   1243篇
  2002年   800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2019—2020年新疆地区猪圆环病毒病2型(PCV2)抗体水平及其消长规律,本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475份血清中PCV2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PCV2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9.68%(331/475),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70%)。S/P的平均值为1.56。不同类别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在42.50%~86.67%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调查的5个规模化养殖场中,仅有2个场PCV2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国家标准。各场应根据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对现有的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和完整,确保各猪群健康。  相似文献   
2.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kg,黄土高原区第1~6级指标依次为≥171mg/kg、96~171mg/kg、54~96mg/kg、30~54mg/kg、17~30mg/kg和<17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4级指标依次为≥303mg/kg、140~303mg/kg、65~140mg/kg和<65mg/kg;当目标产量9~27t/hm2、钾肥利用率5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54~162kg/hm2、108~324kg/hm2、162~486kg/hm2、216~648kg/hm2和270~810kg/hm2。  相似文献   
3.
李达 《中国瓜菜》2021,(4):151-152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结合农业与旅游业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单一产业模式,既创新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休闲观光等不同功能的融合效益,又达到了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效益的目的,兼具多元综合性、高效生产性、休闲度假性等多种类业态特性,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在我国农村产业领域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观光农业景观的艺术化个性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下研究观光农业景观的艺术性发展路径,是保证现代观光农业景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环节。由王先杰编著、气象出版社出版的《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修订版)》一书,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特色下的观光农业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相对应的方法和管理经验,借助多个详细实例进一步对现代产业发展形态下农业观光景观的艺术化设计与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菜豆化肥农药减施栽培技术的规范化及推广,经连续2 a(年)的试验研究,编制了菜豆化肥农药减施栽培技术规程,并通过了丽水市莲都区质量监督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该规程规定了菜豆化肥农药减施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清园。可有效指导菜豆生产中化肥农药减施的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窄缘施夜蛾是马铃薯新发地下害虫。针对该虫主要发生在地膜覆盖的马铃薯田块,且种植时泥土粉碎程度差、泥块空隙较大的田块发生较重的情况,开展了不同整地质量、覆膜压土严密程度与为害程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精耕细作、土块细碎和覆膜压土严密的地下空隙小(类型田1)田块,害虫出现晚,发展缓慢,块茎虫害率5.96%;而整地质量粗糙,土块粉碎程度差、覆膜压土不严密的地下空隙较大(类型田3)田块,害虫始见期早、发展快,虫害率81.63%;整地精细和覆膜压土严密程度中等的地下有一定空隙(类型田2),害虫始见期比类型田1早6 d,比类型田3晚7 d以上,虫害率为18.31%。通过开展以破坏其地下生活环境即最大限度防止地下空隙形成的整地精细和覆膜盖土严密为主的农业防治示范,两个示范区防治效果分别为83.95%和94.57%,损失率分别为3.77%和1.56%,明显低于非示范区损失率的25.94%,控制作用明显,绿色高效节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调查了养分专家系统 (Nutrient Expert, NE) 推荐施肥在西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明确该方法在西北旱地小麦推荐施肥中的可行性。   【方法】   在陕西渭北旱塬两年共布置15个田间试验,所有试验均设置两个处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 (NE) 和农户习惯施肥 (FP)。在小麦成熟期采集小麦样品和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调查分析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经济效益和肥料偏生产力。   【结果】   NE推荐的N施用量平均为158 kg/hm2,较FP处理 (N 192 kg/hm2) 减少了18%;P2O5施用量平均为62 kg/hm2,较FP处理 (134 kg/hm2) 减少了54%;而K2O用量为40 kg/hm2,较FP处理 (28 kg/hm2) 增加了43%。NE处理的冬小麦平均籽粒产量为5171 kg/hm2,与FP处理 (5111 kg/hm2) 籽粒产量接近,经济效益提高了7.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5.1%,磷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39.8%。与FP相比,NE处理的土壤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无显著差异。   【结论】   相比农户习惯施肥,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的施肥方案减少了18%的氮肥和54%的磷肥用量,增加了43%的钾肥用量,冬小麦产量保持稳定,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均显著提升,具有较好的化肥减施和增收效果,可在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良天津地区养殖黄颡鱼种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于2019年引进杂交黄颡鱼新品种‘黄优1号’,采用性状比较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试验鱼的生长、抗病和产氮、磷情况。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幼鱼生长速度、增重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P<0.05),饵料系数低于普通黄颡鱼,但差异不明显(P>0.05);杂交黄颡鱼的主要死亡病因为体表溃烂和烂鳃,体表溃烂发病情况与普通黄颡鱼无明显差别(P>0.05),烂鳃发病情况明显重于普通黄颡鱼(P<0.05),而其他疾病发病情况明显小于普通黄颡鱼(P<0.05),试验总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实验鱼体重增加1 kg,杂交黄颡鱼实验组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增量均显著低于普通黄颡鱼(P<0.05),总氮的增量虽然也小于普通黄颡鱼实验组,但比较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生长、抗病和单位增重产氮、磷量等性能较普通黄颡鱼优良,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T1),设置单施化肥(T2)和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T3和T4)3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玉米产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处理下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均优于不施肥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其中T3处理玉米植株的茎粗和叶片长较T2显著(P<0.05,下同)提高11.94%和4.53%;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可显著提高14.27%~17.17%;施用有机肥能提高玉米鲜果穗性状和品质,其中T3处理穗长较T2显著提高7.12%;与T2处理相比,T4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T3显著提高7.21%,T3处理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T1和T4处理显著提高61.54%和77.97%;T3处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64.52%。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8,P<0.01),说明有机肥可通过提高玉米对氮的吸收从而促进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积累。综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相比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能更好的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且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提高果穗品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作为区域化肥减施下春玉米提质保产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黄淮海区普通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67500、82500株/hm22个种植密度水平和0、180、27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夏玉米淀粉粒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量单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施氮量是影响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主要因素.增加施氮量,<3.5μm与3.5~7.4μm淀粉粒体积比下降,>7.4μm淀粉粒体积比增加;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产量、粒重、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增加;相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糊化温度降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影响效果相反.该研究中,在种植密度82500株/hm2、氮肥用量270 kg/hm2条件下,玉米籽粒淀粉平均粒径较大,大型淀粉粒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淀粉组成较优,且能兼顾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氮肥用量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粳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适宜于该积温区种植的20个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高低2个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的分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干物重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氮肥施用量能够增加参试粳稻的分蘖数,提高分蘖期和抽穗期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积累,但与低氮施用量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对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实粒数3个性状影响较大,其变异系数均超过10.00%,且产量的变异系数也达9.6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个氮肥用量下第二积温区粳稻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穗长与穗粒数、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