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48篇
  免费   3078篇
  国内免费   4670篇
林业   3430篇
农学   10184篇
基础科学   3880篇
  2858篇
综合类   44144篇
农作物   6823篇
水产渔业   2122篇
畜牧兽医   7498篇
园艺   3268篇
植物保护   2589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939篇
  2022年   1002篇
  2021年   1145篇
  2020年   1393篇
  2019年   1077篇
  2018年   790篇
  2017年   1402篇
  2016年   1650篇
  2015年   1995篇
  2014年   4023篇
  2013年   4168篇
  2012年   5166篇
  2011年   5518篇
  2010年   4960篇
  2009年   5287篇
  2008年   5165篇
  2007年   4570篇
  2006年   4227篇
  2005年   4040篇
  2004年   3510篇
  2003年   3003篇
  2002年   2427篇
  2001年   2389篇
  2000年   1994篇
  1999年   1650篇
  1998年   1581篇
  1997年   1565篇
  1996年   1406篇
  1995年   1266篇
  1994年   1285篇
  1993年   1220篇
  1992年   1225篇
  1991年   1098篇
  1990年   921篇
  1989年   981篇
  1988年   144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3篇
  1965年   32篇
  1963年   9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65篇
  1953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夜蛾科害虫的重要卵期寄生性天敌,可用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生物防治。为了提高夜蛾黑卵蜂规模化繁育的生产效率,本文研究了利用斜纹夜蛾S. litura繁育夜蛾黑卵蜂时寄主卵龄、寄主产卵时间和蜂卵比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率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卵龄对夜蛾黑卵蜂羽化率有显著影响,卵龄为1日龄时羽化率高达90.81%,显著高于2日龄和3日龄的斜纹夜蛾卵;夜蛾黑卵蜂对产卵时间在1~7 d内的斜纹夜蛾卵具有较高的寄生效率,寄生率均在97.5%以上,羽化率均在82%以上,显著高于7 d后产的卵;当蜂卵比为1:30和1:50时,寄生率和羽化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9%和80%以上,均显著高于1:70和1:100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选用斜纹夜蛾成虫羽化后前7 d产的1日龄卵,蜂卵比为1:50繁育夜蛾黑卵蜂生产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2.
 由小麦赤霉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目前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种群的组成、毒素化学型的分布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本研究于2018年采集分离了96株小麦赤霉菌菌株,经TEF1-α基因鉴定,78株为Fusarium asiaticum,18株为F. graminearum,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的优势群体为F. asiaticum;利用特异性片段扩增法鉴定了菌株的毒素化学型,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菌菌株以3A DON化学型为主,占供试菌株群体的58%,其次为15A DON,占32%,NIV化学型最少,占10%。采用区分浓度法共检测到2株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均为F. asiaticum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Fusarium spp.对戊唑醇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平均值为(0.66± 0.29)μg·mL-1,其敏感性已经下降;其中,F. asiaticumF. graminearum对戊唑醇的EC50均值分别为(0.77± 0.26)μg·mL-1和(0.35 ± 0.08)μg·mL-1,表明F. graminearum群体对戊唑醇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贵州省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结合实际调研,总结整理了目前贵州省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中抗病小麦品种选育、化学防治办法、土壤翻耕轮作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从推动新技术研发和引进、实施综合绿色防控、重视适期防治、开展监测调查和统防统治以及加强技术集成等不同角度,对贵州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措施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是反映小麦群体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阐述了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一般规律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综述了基因型和播期、密度、水分、氮肥等栽培因子及光照、温度等生态因子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推动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通过表型组学和作物模型等深入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机理,实现对小麦群体的早期诊断和定量调控;应集成多项生产技术,实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小麦群体生长状况的调控及我国小麦的高产稳产和优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丽 《水产养殖》2021,(2):64-65
斑点叉尾[鱼回]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优点。近年来,宿迁地区推广养殖面积近333.3 hm^2,产量15000 kg/hm^2左右,形成了从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分级、清洗、分割—冷冻仓储—销售的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20 hm^2均可,池塘深度2.5 m,水深要求2 m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每公顷水面配1.5 kW叶轮式增氧机3台。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创制附加系、代换系及易位系是小麦遗传改良中利用长穗偃麦草优良基因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将长穗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染色体计数、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及非变性原位杂交(ND-FISH)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硬粒小麦Langdon(AABB)与小偃麦8801(AABBEE)的杂交后代群体进行分子细胞学鉴定,创制出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3E、6E染色体双体附加系Du-DA3E和Du-DA6E,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1E(1B)染色体双体代换系Du-DS1E(1B)以及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1AS-1EL染色体易位系Du-T1AS·1EL。创制的4个种质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均能稳定遗传,这不仅增加了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附加系和代换系的类型,还为后续利用长穂偃麦草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提供了特殊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生产上常用的6种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施药,药后29 d,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最高,达83.86%,其次是40%丙硫·戊唑醇,防效为79.27%;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增产14.09%.该地区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佳配方为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不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植保器械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3种不同植保器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后7 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均达88%左右,药后10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80%左右,而药后14 d对小麦条锈病和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达80%和85%左右.不同施药方式防治效果并无显著差异,植保无人机可用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能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2019-2020年度在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对科企淮南小麦联合体参试的12个小麦新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按照国家区域试验要求,根据中后期考察及最后田间实际收获产量、抗病性、综合田间长相、成熟期、综合抗性等综合考量,华麦17P27、宁麦7342、华麦1177、宁1601这4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好,华麦1177、润扬麦5145这2个品种的抗病性较强,其余品种均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农垦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障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和安置复转军人等,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号令,以五十多万复转官兵为主体,还包括大量技术人员、知识青年、爱国华侨和驻地农民等,组成了农垦创业大军。他们白手起家,开荒种地,劈山植胶,屯垦戍边,经过七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几代农垦人在创垦兴垦的艰辛历程中,充分发扬了“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将农垦建设成为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