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空育131的高产优质栽培的合理氮钾配施技术,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肥与钾肥互作对空育131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食味品质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食味评分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氮钾互作下的食味评分以处理N_3K_4最高,即氮肥180kg·hm~(-2),钾肥135kg·hm~(-2)时为最佳配置,食味达到85.2分,较不施肥提高10.5%,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松粳13号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优质、丰产性突出、抗病、高抗倒伏等特点,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东北稻区二化螟性诱盆布放密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3,(4):46-48
2011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市试验研究二化螟性诱盆布放密度。结果表明,每公顷诱盆45、45、30只诱杀盆的处理区6次调查平均每盆累计诱蛾量分别为76.40、68.00、76.80头,在诱盆密度增加50%时,单位面积诱蛾总数则上升49.22%和32.81%。每公顷45、45、30、0只诱杀盆的白穗和半枯穗数分别为0.67、1.50、2.00、7.33个,3个诱杀区防治效果分别为90.91%、79.55%、72.73%。随着诱杀盆密度的增加,防治效果有所上升。作者认为,目前在东北大部分稻区,性诱盆密度以每公顷45盆为宜;对于虫口密度较低地区,诱盆密度可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五常市优质稻米形成和稻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优质品种、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水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栽培历史悠久、科研推广实力雄厚和政府支持等。  相似文献   
5.
松粳1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松97—98为母本,东农V4为父本有性杂交,后代经系谱法进行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吉林省种植。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稻米消费水平逐渐减少,而对稻米品质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五常市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水稻以及优质米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优质米品种不断涌现如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的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探讨其抗性类型,采用田间小区常规种植,对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均有不同程度的水稻纹枯病发生,平均田间病丛率为58.4%,变幅25.2%~100.0%,平均病情指数52.2,其中仅‘松粘4号’表现为抗性,‘松538’、‘松粳19’、‘松粘1号’、‘松粳28’、‘松粳48’、‘松536’、‘松粳3号’、 ‘松粳15’ 、‘98131’、‘松粳10号’、‘J36’、‘J39’、‘J42’共13份表现为中抗,抗性品种占1.8%,中抗品种占23.6%,总体抗感比14:41。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应用,我国东北地区培育出大量高产粳稻品种,逐渐取代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典型粳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形态、遗传和产量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籼粳杂交对东北粳稻改良的影响。【方法】利用InDel和SSILP亚种特异性分子标记、程氏指数、维管束数目比分析比较中国东北与日本粳稻的籼粳成分和属性及与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东北粳稻育成品种产量比日本典型粳稻高15.79%,每穗粒数多15.22%,粳型基因频率极显著低于日本粳稻。按程氏指数分类标准,东北粳稻籼粳类型是偏粳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穗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一、二次枝梗数及其粒数正相关。【结论】东北粳稻籼型基因频率增加导致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同时将结实率和千粒重维持在较稳定水平是东北粳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0年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区域试验的21个水稻品系,分析了各性状达到部优一级米标准的达标率以及各品质性状间、品质性状与综合评价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系垩白度、粒长、直链淀粉的国家部优一级达标率很低,培育无垩白、直链淀粉含量低、粒长较长的品种是今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选用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亲本和杂种后代超亲变异系,比较分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GS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和基因碱基序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通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可获得超亲变异系,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基因型紧密相关;灌浆过程中籽粒G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GS活性密切相关,而且籽粒GS活性也能产生超亲变异;在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亲本及超亲变异系籽粒GS1.3和GS2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灌浆进程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到抽穗后15~20d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GS1.3和GS2基因mRNA表达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密切,GS基因mRNA表达量高的基因型籽粒蛋白质含量也高,而且超亲表达;尽管不同品种GS1.3和GS2基因碱基序列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品种水稻GS1.3和GS2基因的碱基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个别碱基不同的基因多态性,品种间有性杂交后代在基因分离和稳定过程中通过碱基的替换仍然能发生碱基的随机性变化及三联体密码和氨基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