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5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新单系列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以新乡市农科院2003年以来审定的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遗传基础、杂优模式、品质性状以及群体、个体生产力。结果表明:13个玉米品种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2种,9个品种杂优模式为改良Reid×唐四平头,4个品种为外来种质×唐四平头。品质分析中,‘新单28’、‘新单38’、‘新单66’粗淀粉含量高,‘新单61’、‘新单65’和‘新单68’的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高。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0,粗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1。产量分析表明,‘新单22’单株生产力最大,‘新单33’单株生产力最小,‘新单58’的群体生产力最大,‘新单28’的群体生产力最小。群体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密度为75000株/hm2时的群体生产力较45000株/hm2高62.9%,平均每公顷增加7500株产量增益为12.97%。单株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开始呈下降趋势,增至60000株/hm2后逐渐平缓,低密度时单株生产力较高密度高5.5%。外来种质×唐四平头杂优模式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在品质上优于改良Reid×唐四平头模式选育的品种,且耐密性也显著增加,群体生产力也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2.
为更全面地了解新品种综合表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南省丰优小麦联合体两年11个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两年关联度均较高的小麦新品种有濮麦1128、新麦51、漯麦163。2016年7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数、容重、穗粒数、基本苗、株高、全生育期,2017年依次为穗数、容重、穗粒数、株高、千粒重、基本苗、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3.
国审新科麦1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针对黄淮南片麦区生态特点制定育种目标,根据生态育种理论,抓住高产主线,从现有推广小麦品种存在的高产、优质、抗性等问题入手,以新麦18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变异,协调高产优质、高产广适等性状指标间的关系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5年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矮秆抗倒伏,综合抗病性好,综合适应性广,且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等优点,在黄淮南片小麦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灌水对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筛选抗旱品种,于2014—2015年在河南省辉县市设置了全生育期不灌水、灌1次水(拔节期灌水80 mm)、灌2次水(拔节期灌水80 mm+扬花期灌水80 mm)共3种灌溉处理,比较了16个冬小麦品种的小麦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的小麦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根据3个灌水处理的产量将16个小麦品种分为5类:周麦23和新科麦168属于超高产类;周麦26等7个品种属于高产稳产类;石麦15属于高产不稳产类;周麦18、矮抗58等5个品种属于中低产类;新麦0208属低产类。  相似文献   
5.
新麦26是高产优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介绍了新麦26的特征特性、主要品质指标、当前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利用前景,以期充分挖掘该品种利用潜力,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育种的主流趋势和必然选择。为促进作物育种信息化建设,从种质资源管理、数据采集、系谱分析、试验设计、参试进程管理、遗传解析和生理学解析、品种产业化推广等方面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在育种中的应用。指出了信息化育种实施步骤和要点,以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为例,规划了软件应用、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硬件更新、信息共享等实施信息化育种的重点步骤。认为信息化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被育种家广泛接受、技术有待完善和数据共享存在障碍等3个方面,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近年来参试小麦品系品质状况并筛选优质品种,对2016—2018年参加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的20个小麦新品系的5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与品质综合评价值的关联度(ri)和权重(rj)2年均表现为容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2017年5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2018年10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郑科麦136’连续2年综合评价值列首位。无论是否考虑各指标对品质影响的权重,‘漯麦26’品质2年间差异最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品质性状评价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受评价指标较少、各指标赋权合理性的影响,有一些局限性。在品种应用时应根据最终用途进行细化评价,不同类型的品质参数应分别做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新粳优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母本新稻97200A和父本新恢3号杂交育成的河南省第1个纯自育的杂交粳稻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好,于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1。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调节父母本抽穗期、加强肥水管理、构建父母本最佳群体等措施,提高了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探索总结出新粳优1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高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离子束诱变的水稻新品种玉稻518及其亲本在灌浆期的POD酶谱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遗传的诱变后代与亲本灌浆期叶片的POD酶谱存在显著差异:1)诱变后代检出185、54kD和42kD3条新酶带;2)诱变后代中245、53kD和38kD酶带较亲本表达时期有差异;3)诱变后代灌浆中期、后期POD总酶活较亲本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赵建选  李峰 《食用菌》2020,(3):48-49
在我国多数低海拔地区,夏季温度较高,不适宜栽培香菇,每年秋季香菇市场供应量较少。因此采用越夏设施代料栽培香菇可以弥补秋季香菇市场空当,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且栽培经济效益显著。现将低海拔地区代料香菇越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