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明氮肥、磷肥,钾肥含量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营养吸收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壤质土为基质,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16种不同养分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壤质土培育的水稻秧苗在氮、磷、钾养分配比4∶2.5∶3.5的秧苗素质最好,根系形态指标最佳,秧苗对纯氮、纯磷、纯钾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每盘4.32、0.95、2.97 g,能够满足秧苗对养分的需求,促进秧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培育健壮的秧苗。【结论】本试验表明:养分配比4∶2.5∶3.5的秧苗素质,根系形态指标均为最佳,且能够满足秧苗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秧苗生长,因此,生产上建议用氮、磷、钾为4∶2.5∶3.5的养分配比。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对奶牛具有一定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奶牛生产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选用玉屏风散,通过测奶牛产奶量与体细胞变化,分析了玉屏风散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土壤类型和肥料配比对粳稻辽粳401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磷肥、钾肥含量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壤质土、黏质土和沙质土3种土壤类型,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16种不同养分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黏质土培育的水稻秧苗素质最好,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氮肥施入量在4、6 g/盘处理条件下的株高、叶龄、茎基宽、根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大于0、2 g/盘的处理,而4 g/盘处理条件下秧苗素质与6 g/盘处理的差异并不显著,秧苗素质没有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提高。磷肥2.5 g/盘、钾肥3.5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显著大于低磷、低钾处理,说明增施磷肥、钾肥有助于培育健壮的秧苗。在16种营养配比中,氮肥4、6 g/盘,磷肥2.5 g/盘,钾肥3.5 g/盘的营养配比秧苗素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结合辽宁省东部山区农业推广系统及水稻生产大型合作社生产实际情况,调研该地区优质稻米生产企业、稻田旅游业、田园认养模式发展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水稻生产发展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明确发展定位"、"坚持科技引领,强化技术合作"、"挖掘企业品牌内涵,发挥市场优势"、"做好宣传推介,实现‘互联网+’模式"4条建议,以期为该地区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不同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稻47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穴距相同条件下,最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为钵盘高于软盘,相同叶龄和秧盘条件下单位面积茎蘖数随穴距的增大而减少。4.1叶龄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5.7叶龄和2.5叶龄处理的产量。穴距20cm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1.84t/hm~2,显著高于穴距27cm处理,但与13cm穴距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钵盘育苗有效穗数较高,软盘育苗穗粒数、成粒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从而更易获得高产。软盘育秧及钵盘育秧与4.1叶龄及穴距20cm的组合产量最高,分别为12.90和12.58t/hm~2。  相似文献   
6.
浅论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是森林“三害”中最具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是林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根据奉化市西坞街道近几年森林防火工作经验,分析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力求探索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微肥对粳稻品种‘辽粳401’秧苗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含有Si(40%)、Mg和Ca(8%)的赛众土壤调理剂为微肥,分别以秧苗期育苗基质和移栽前基肥形式配施,研究了秧苗期和移栽后的秧苗素质、根系特征、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微肥显著提高秧苗茎基宽、SPAD值,保障移栽时期叶龄、株高,增加移栽后返青情况、分蘖能力、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物质重,改善移栽后根系特征;秧苗期微肥施用量较小、经济成本低,为30 g/盘最佳;尽管移栽后在450 kg/hm2微肥施用量水平最高,但较300 kg/hm2微肥施用量水平增长不大;考虑到经济成本,秧苗为30 g/盘在300 kg/hm2施肥水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对酵母培养物的来源及组成、基本作用及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东北平原南部水稻高产群体,揭示其产量形成规律,以辽宁省主栽高产水稻品种辽粳401和辽粳212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处理(行株距20.0 cm×13.3 cm)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但与低密度处理(行株距30.0 cm×20.0 cm)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低密度处理下,虽然有效穗数少,但每穗粒数增加,因此也具有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高密度行株距配置可构建依靠增加群体分蘖数量和较多物质积累而获得高产的多穗型群体,低密度行株距配置可构建促进物质转移转化、提高收获指数形成大穗大粒而获得高产的大粒型群体。可见,通过平衡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群体颖花量,同时确保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可获得稳定高产群体。  相似文献   
10.
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的影响,以3种穗型粳稻品种通禾833、铁粳7号、沈稻506为试材,研究了直播粳稻在5个不同行距水平下的产量以及乳熟期(齐穗期后25 d)、蜡熟期(齐穗期后40 d)2个倒伏敏感时期水稻茎秆及穗部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行距通过影响直播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行内、行间竞争关系,从而影响植株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改变群体结构,最终决定直播稻的产量和倒伏性状。通禾833在22.5 cm行距下产量最高,但随着行距减小,有效穗数、结实率降低,产量降低,且在低行距下弯穗型品种行间竞争激烈,造成群体郁闭、长势差、节间抗折力降低,从而易发生倒伏;铁粳7号17.5 cm行距下产量最高,且抗倒伏能力较强;沈稻506在行距20.0 cm时,协调了行内、行间的竞争,个体长势优良,群体结构合理,使其高产、抗倒。总之,过宽、过窄的行距分别加大了行间、行内竞争,从而影响植株个体长势及物理性状、群体结构,进而影响直播稻的产量及抗倒伏能力。因此,弯穗型品种应选用稍大行距(22.5 cm)、直立穗型品种选用稍小行距(17.5 cm)、半直立穗型品种选用中等行距(20.0 cm),通过协调行内和行间竞争,保证足够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较高的结实率,提高植株抗折力和基部节间弯曲力矩,构建合理植株个体形态和群体结构,以达到高产、抗倒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