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木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广东省木薯生产面积在83 360~95 560 hm2之间,总产量在155万~175万t之间,居全国第2位,主要分布在云浮、肇庆、湛江、清远、梅州、茂名、江门、汕尾、阳江、河源、揭阳和韶关12市,平均每667 m2产量1.2多t,单产水平低,价格低廉,科技落后,加工不足,缺乏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和企业带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培育超亲的高淀粉或高花青素含量的甘薯新品种, 甘薯品种广紫薯 1 号 5 个不同世代组培材料, 于2006 年 9 月 9~24 日搭载中国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 进行空间诱变处理。 2008 年田间种植试验结果表明, 经空间诱变处理, 大中薯率显著提高, 薯块有显著的增产趋势, 特别是航 1 与航 4 两个株系比对照增产极显著或显著, 而其它主要经济性状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优质抗病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方法】选用杂交不亲和88-70群、广适、抗病、优质高产品种广薯87作母本,以杂交不亲和D群、食用品质优、高胡萝卜素的品种广薯79作父本,定向组配杂交组合,经过实生苗选种后,开展复选、品比和广东省区域试验,进行适应性及抗病性鉴定评价。【结果】选育出新品种广薯72,在省区试中,平均每667 m~2鲜、干薯产量分别为2 350.0、672.9 kg,比对照种广薯111增产21.6%和24.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薯块干物率为28.7%,淀粉含量为19.7%,鲜薯胡萝卜素含量达81 mg/kg,蒸熟食用粉香甜、薯味浓,口感好,食味80~85分;大田薯瘟抗性鉴定为中抗,室内薯瘟病抗性鉴定为抗病。【结论】广薯72为富含胡萝卜素的鲜食型特色甘薯品种,优质、高产、适应性广,商品价值突出、适口性好,有利于促进甘薯生产,提高甘薯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来源的12个青枯病菌株菌落生长特征及桉树幼枝水培接种致病力差异显著,菌落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菌株菌落生长与致病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菌株菌液浓度对致病值影响显著,随浓度提高而加强;用于试验的4个桉树无性系感病性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差别。菌落生长主要集中在平板划线培养后的4天内;第4天时,平均大小从3.53~27.68 mm。虽然菌株间致病值差异显著,如剔除表现最强及最弱的2个菌株,其余菌株间致病值则没有差别,说明不同地区幼林林木在等同气候环境条件下,受青枯病危害的机率类似,但是,个别立地林分可能因特定病原菌株而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甘薯白绢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
广菜薯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育成、通过国家鉴定的茎尖菜用专用型新品种,在2008-2009年两年的国家菜用甘薯品种区试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643.21 kg,比对照品种福薯7-6增产12.88%,达极显著水平;食味鉴定综合评分与对照接近;抗病性鉴定为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中感蔓割病.2010年在四川、福建、广东3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 278.6 kg,比对照增产8.46%;食味鉴定平均4.27分,高于对照.广菜薯3号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青绿,食味无苦涩味,有香味,口感较甜,无滑腻感;经猛火炒熟后,品尝口感甜、爽滑,上盘后保持青绿色.该品种分枝生长较快,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形纺锤,薯块外皮白色,薯肉白色,丰产稳产,耐贮性中等,萌芽性好.  相似文献   
7.
探究甘薯疮痂病菌(Elsinoe batata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为甘薯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依据。以疮痂病病原菌菌株CRI-CJ2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不同培养基、p 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利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在不同温度、p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比较Fries液体培养法、摇菌法和菌丝涂布法等3种方法的诱导产孢效果。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 H 6~7,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连续光照使菌落呈鲜红色;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5,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采用菌丝涂布法可使疮痂病菌在培养第12天分生孢子产孢量达7.09×107个/m L,分生孢子萌发率为24%,产孢量和孢子活力均高于摇菌法,采用Fries液体培养法未观察到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可见,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 H能促进菌丝体生长,菌丝涂布法具有产孢快、产孢量大的优点,是一种适合甘薯疮痂病菌分生孢子诱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6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甘薯产区发现1种甘薯新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茎基部呈黑色水浸状腐烂,并逐渐沿茎枝向顶端腐烂,后整株倒伏、死亡。从甘薯病茎部分离得到了病菌,经柯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采用茎枝、菌液共培养法接种8个甘薯品种,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无抗病性,病原菌致病性较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该病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地区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致病力差异,采用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repetitive element palindromic PCR,REP-PCR)技术和薯片接种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的6个市区县的59株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对59株菌株扩增出41个清晰的条带,其中36个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在4~10之间,平均为7.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768、0.2801和0.4186,其中湛江种群多样性最高,南宁种群多样性最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59株菌株可被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划分与菌株来源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不同地区病菌种群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其中合浦种群与湛江种群致病力最强,万州种群致病力较弱。表明甘薯茎腐病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病菌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2020年甘薯育种创制中,从实生苗选种至复选试验,选择升级的鲜食品系参加田间品种比较试验,为广东省、国家(南方)区试及生产示范、开发利用提供多样性专用型品种.[方法]选择从复选中升级的50个试验品系,分花青素(紫色)、胡萝卜素、优质淀粉3个类别品系开展田间品种比较试验.每类别各品系按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收获期对茎叶和薯块基本特征特性进行观察鉴定,记录结薯性,测定鲜薯产量、薯块干物率、鲜薯淀粉、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评价薯块蒸熟食味.[结果]从参试的胡萝卜素类别甘薯品系中筛选出2个品系,其中广薯18-10属多薯、优质高产类型,广薯18-62属短蔓、胡萝卜素含量特高类型.从优质淀粉类别甘薯品系中筛选出4个品系,广薯18-28、广薯18-114、广薯18-126及广薯18-111分属结薯性好、高产、淀粉含量高及茎叶紫色4个类型,另有3个品系(17-111、18-91、18-127)引入资源圃保存,作为品质特优材料类型利用.从花青素类别甘薯品系中筛选出6个品系,广薯18-70、广薯18-82、广薯18-79、广薯18-46、广薯17-156及广薯18-57分属薯块美观、特优、花青素特异、高产、淀粉含量特高、茎叶菜用6个类型,另有4个品系(17-175、18-40、18-88、18-106)引入资源圃保存,作为紫薯优质材料利用.[结论]品种比较试验鉴定为进一步开展甘薯品种选育鉴定及开发、生产示范利用提供了丰富的专用型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