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氮素水平下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截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阐明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4个不同株型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系统观测其植株形态和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IPAR)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早、晚稻株高、穗长、叶长和叶基角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早、晚稻孕穗期的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和向上累积LAI大于抽穗后12 d,分层LAI呈冠层中部大于上部和下部的分布特征,最大分层LAI出现在0.58相对高度处;冠层上中部分层LAI和向上累积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向上累积LAI随相对高度呈S型曲线分布,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描述(R~2 0.99);早、晚稻孕穗期的冠层IPAR大于抽穗后12 d,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其日变化表现为正午较小,早晚较大;株型紧凑的早、晚稻品种,冠层IPAR低;冠层IPAR与向下累积LAI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IPAR=a (1-e~(-b×LAI))定量描述(R~2 0.88);冠层内IPAR的三维空间分布表现为冠层上中部水平面上IPAR较低,光斑变化大,冠层下部水平面上IPAR较高,光斑变化较平缓,同一冠层高度水平面上的IPAR呈不均匀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高产栽培及理想株型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前,芋头的分选全部是以手工方式进行,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挑选出来的芋头大小不完全统一。为此,对芋头分选机进行了整体设计,侧重于对分选机构等关键部件。分选机构利用分选轴间距的大小,通过辊轴旋转且配合输送机构不断向前传送的机械方式,实现对芋头按尺寸进行大小连续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分级合格率、损伤率、噪声、吨料电耗和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96.4%、0.176%、63.4dB(A)、0.164kW·h/t和5500kg/h,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作业质量满足分选要求。该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分选效率高,最大程度保护芋头不受损伤,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3.
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不同肥料用量的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动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研究了常规施肥和不同侧深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奉新试验点,80%侧深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早,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在临川试验点,60%侧深施肥追加穗肥处理可以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持续的养分,水稻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也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因此,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优于常规施肥;但当侧深施肥量低于常规施肥量的80%时,前期的养分供给不足,需要在后期进行适当的追肥。  相似文献   
4.
一种自动摆盘育秧播种一体机试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自动摆盘育秧播种一体机试验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进行试验,获得能够反映产品特性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田块小、土壤湿软、秸秆含水率高导致秸秆收集困难问题,设计一种南方双季稻区秸秆集捆机,与半喂入式稻麦收割机配合使用,可一次性完成水稻收获与秸秆集捆。该机设计一种曲柄摇杆机构模仿手动耙草原理进行进料和压缩,正时机构调节周期准确进行水稻秸秆扎捆,偏心轮排料机构顺利将秸秆排出;作业采用扎垛式,有利于水稻秸秆通风干燥,便于长期储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半径小,工作性能稳定,机具作业速度越快,草捆规范度程度越差;采用中速档作业,其生产率为0.21 hm~2/h,成捆率达到95.9%。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传统耕作机具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机插质量、水稻秸秆量大以及留茬高处理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南方水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模式能够一次性完成耕地翻整、秸秆还田作业。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作业深度、耕深稳定性、地面平整度、压茬深度、植被覆盖合格率等耕作性能指标,较“轮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分别提升了9.92%和4.88%、4.31%和4.13%、42.59%和19.12%、40.15%和34.57%、13.04%和7.16%,其机插秧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大田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9.63%和4.57%,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丘陵双季稻机械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索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丘陵双季稻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10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高(H)、中(M)、低(L)3个施肥水平,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较高的水稻品种其秧苗素质较高,各处理茎蘖数的动态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茎蘖数、叶和茎的干物质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穗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均以M施肥水平的最大,其产量比H和L施肥水平分别平均增产446.74 kg/hm2和872.16 kg/hm2,增幅分别为6.79%和14.18%。  相似文献   
9.
丘陵双季稻区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针对丘陵双季稻区,以11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8寸与9寸2个机插行距,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8寸行距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均比9寸行距的高;8寸行距的产量比9寸行距平均增产534.86 kg/hm2,平均增产率达8.37%。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了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采用侧深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水稻茎蘖数显著增多,植株器官干物质重和收获指数均较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提高显著,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侧深施用控释尿素、控释尿素减氮20%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9.98%、7.53%和8.37%,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4.57%、57.62%和29.02%。处理效果以控释尿素最好,控释复合肥优于常规尿素。机插中稻侧深施用控释肥可改变机插中稻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