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脱粒破碎率关键影响因子及其最优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粒破碎率高是当前中国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的重要限制因素,解析破碎率变化原因,建立其简便预测模型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集7个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组合的果穗,在不同子粒含水率梯度条件下开展单穗脱粒试验。种植密度在6万~9万株/hm2范围内对子粒破碎率没有影响,品种、子粒的含水率、抗侧压碎力和穿刺强度等的影响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品种对破碎率变化的偏贡献率为12.7%,且品种的偏贡献率子粒含水率的偏贡献率抗侧压碎力的偏贡献率穿刺强度的偏贡献率,种植密度的偏贡献率接近于零。破碎率的最优预测因子是穿刺强度,预测模型:破碎率=10.25×0.990穿刺强度,满足破碎率不高于5%约束的穿刺强度值不得低于60 MPa。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破碎率预测、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与鉴定、脱粒机具设计与制造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小麦-玉米两熟区长期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适宜用量,采取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为主因素,氮肥用量(设0、90、180、270、360 kg/hm2 5 个水平)为辅因素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麦玉两熟秸秆长期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秸秆还田处理能够增大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地上干物质量,增加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呈增长趋势,但叶面积、地上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过量施用氮肥(270、360 kg/hm2),产生盐害,会抑制小麦生长,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经模拟分析,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最高产量的推荐施氮肥量为216.11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杂粮作物的产量及效益,根据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发展要求,创新地设计出了“夏玉米—绿豆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通过研究,为现代高效农业新型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下,夏玉米产量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玉米千粒重和穗粒数逐渐降低;不同密度间绿豆产量差异不明显。玉米密度对间作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且是影响间作效益的第一因素。玉米—绿豆间作处理的净产值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且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推荐玉米7500株/hm2+绿豆90000株/hm2、玉米75000株/hm2+绿豆105000株/hm2 2种净产值最高的间作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甘薯曾以高产、抗逆性强成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甘薯逐渐淡出粮食市场。甘薯除含糖、蛋白质、脂肪与铁、钙、磷等,还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并且含有丰富的大米、面粉所缺乏的赖氨酸,在保健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甘薯全面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得到认可。再次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目标也由单一的追求高产转向专用型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鲜食糯玉米穗与毛豆豆荚的速冻加工工艺流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参数,为鲜食作物的工厂化速冻加工生产和周年供应市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展青岛市有机农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机农业的概念和发展有机农业的现状及前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好地发展青岛市有机农业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玉米育种试验田施肥不均匀、行距控制难、机械化程度低、大畦浇水多、用工多、效率低、精准度差等问题,研究出了"2行畦"精准高效种植法。本方法将施肥、开沟、起埂机械化一次完成,"一杆双行"加快播种速度,覆土平整一次成畦,实现了精准施肥、开沟、播种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试验精准度与均匀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益微生物(简称菌种,下同)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安全腐熟处理,使秸秆较快速的分解并释放养分,能及时供给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并促进其生长。2011年采用菌种与秸秆不同配比进行了番茄小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分别平均增加2.36%与2.16%,硝酸盐降低3.09%。其中S2C1处理即666.7m2用菌种9 kg与2 500 kg秸秆(质量比为1∶278)及4 kg疫苗配施,番茄产量及商品果产量均最高。处理S2C2(666.7m2施菌种9 kg,秸秆3 750 kg,1∶417)、与处理S2C3(666.7m2施菌种9 kg,秸秆5 000 kg,1∶556)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0~2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的增长率分别为:33.92%、87.93%、15.36%、89.74%。  相似文献   
9.
研究施氮时期和光质(红光/远红光,R/FR)对玉米植株形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对于探讨高密度种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单958’和‘鲁单981’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盆栽基施和追施2种施氮时期下,采用人工加装远红光LED灯设置低R/FR比值光环境,研究玉米生长生理性状和产量对低R/FR的响应。低R/FR处理后,各取样期植株的高度、总叶面积、比叶重都不同程度增加,而总叶片数却与对照持平;低R/FR处理还降低了叶片的SPAD值,却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低R/FR处理最终提高了玉米果穗的行粒数、穗粒重及果穗总重量,降低了穗轴重,而千粒重变化未达统计显著水平。低R/FR×品种互作和低R/FR×施氮时期在各个农艺性状上互作基本都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低R/FR比值通过增加行粒数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10.
模拟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于华北旱作区种植的优良冬小麦品种,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评价了119份小麦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性状均值,处理比对照分别下降了77.3%,40.0%,30.7%,16.7%和78.0%,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19.6%的PEG-6000处理促进了部分材料的主胚根长伸长,包括洛夫林13、汶农14、轮选987等24份材料,这部分种质可能为萌发期对干旱响应比较积极的品种。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结果表明,其与胚芽鞘长、主根数等各指标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UPGMA聚类分析可以将试验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82处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初步筛选出的小麦萌发期抗旱较强的种质为:洛夫林13、汶农14、中国春、漯麦8号、轮选987、泰山22、山农17、泰农18、烟航选2号、中育6号、鲁麦14、泰农6258、泰农2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