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干旱地区光能资源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出适合该地区的节水灌溉新模式。通过微润管连续供水的灌溉方式,计算田间需水量,进而确定温室田间高位水箱容积、各级管道等,通过田间高峰期的日耗水量计算适宜的水泵性能参数,以保证高峰期供水,并且进行实例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太阳能提水微润管自动灌水系统可以保证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宁夏扶贫扬黄灌区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配套灌区。目前已开发灌溉面积1 6万hm2 ,搬迁移民11万人。开发建设扶贫扬黄灌区既是实施开发式扶贫,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是一项举世关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在红寺堡灌区进行了中药材有限控灌试验。试验地于1999年开垦,2000年开始种植,肥力在当地属中上。供试药材为黄芪、丹参、黄芩3种,在2年中相互换茬栽植。1研究方案及设计依据 有限控灌是针对大田生产中的地面渠灌而提出的一种灌溉模式,其含义是有限度的控制灌水。其技术特征是:在作物生长期内及时供水和有限调亏控水相结合,适时充分满足关键需水期的水分供应,以水分反应最不敏感期(一般为苗期)为主动调亏控水阶段,其它生育阶段主要通过对自然降水和土壤深层水的调节利用,从而尽可能延长灌水间隔期,通过实行“促控结合、少次多量”的低频率灌溉,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与节约灌溉用水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扬黄灌区玉米节水配套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扬黄灌区水、土壤和气候资源特点以及玉米需水特点,研究提出了冬灌改春灌;无机快速培肥、以肥调水;垄作沟灌;深播;中耕;有限灌溉等玉米节水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红寺堡开发区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红寺堡开发区畜牧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开垦土壤上构建玉米/蚕豆-根瘤菌高效固氮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在新开垦土壤上构建高效种植模式,本文采用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用4种根瘤菌接种方式(保水剂拌种、清水拌种、三叶期灌根和种子丸衣化)接种4种不同蚕豆根瘤菌(NM353、CCBAU、G254和QH258),分析接菌后新开垦土壤上玉米/蚕豆间作体系的生产潜力、地上部氮素吸收和结瘤特性以及生物固氮等方面的优势,拟为该体系筛选出高效的根瘤菌及其接种技术。结果表明:接种NM353后,玉米/蚕豆间作体系中蚕豆籽粒产量比单作平均增加152.84%,而玉米保持相对稳产;以保水剂拌种的方式接种NM353的间作蚕豆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最高,蚕豆结瘤数、瘤重、固氮比例和固氮量均高于本试验中其他3种方式接种的根瘤菌。在盛花期和盛花鼓粒期,接种NM353蚕豆的固氮比例比接种CCBAU的分别高19.1%和11.1%,在各个生育时期两者固氮量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接种NM353与接种其他菌种间固氮量和固氮比例差异更显著。因此,在新开垦土壤上,用保水剂拌种的方式对间作蚕豆接种NM353根瘤菌,构建玉米/蚕豆-根瘤菌高效固氮体系,为新开垦土壤合理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玉米在红寺堡灌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玉米在快速解决温饱和燃料,发展养殖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了玉米在红寺堡灌区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地位.并提出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干旱指标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西藏自治区干旱情况的时空变化特征,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根据37个气象站点从1981—2012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西藏32 a的UNEP干旱指数、降水、降水集中指数PCI进行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程度随时间推移递减,UNEP干旱指数从西到东逐渐增大,整个区域从西到东依次由特干旱气候区向湿润半湿润及湿润气候区过渡。降水量从西部地区到东南部地区逐渐增大,年均降水量从68.8 mm增大到700 mm。西藏地区年内降水量的季度集中性从东南到西北地区越来越高。研究为西藏自治区大范围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膜色、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源与库的关系,揭示光合产物在源—库之间的分配规律,以进一步挖掘马铃薯产量潜力,通过覆膜措施可为马铃薯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水、热环境条件,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马铃薯根、茎、叶干物质积累(源),向地下块茎(库)输送营养物质,为马铃薯高产奠定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地上部干物质量排序为全膜覆盖〉半膜覆盖〉露地,地上部干物质变化呈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达到最大→缓慢下降的趋势,根干重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早春白膜全膜双垄覆膜沟播马铃薯地上干物质180.4 g/株,较对照增加100.5g/株;覆膜有助于马铃薯提早结薯,提高马铃薯大、中薯率,单株大薯数较对照增加0.2~0.6个,单株大薯重增加0.14~0.31kg,早春白膜半膜平覆马铃薯膨大期鲜薯重610.9 g/株,较对照增加223.6 g/株,鲜薯产量31 657.23 kg/hm2,增产62.73%,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9.51%。  相似文献   
10.
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型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高扬程灌溉绿洲农业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宁夏大型扬水工程从1975年建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全区共有各类扬水工程763处,泵站近1400座,其中大中型扬水13处,总装机容量42.29万千瓦,开发土地面积10.39万公顷,发展灌溉面积7.23万公顷。由于扬黄灌区部分土壤母质含盐量较高、土体中不透水层的存在以及独特的地质地貌条件,特别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种植利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土地次生盐渍化面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