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溉方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重要的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植株理化和生特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了间歇灌溉(Ⅱ)、湿润灌溉(WI)和节水灌溉(WSI)3种灌溉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植株生理生化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各灌溉方式处理水稻植株的分蘖数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ⅡWIWSI;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Ⅱ和WI条件下,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早稻和晚稻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穗干质量大小顺序均为ⅡWIWSI,叶干质量均为WIⅡWSI;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穗干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植株Ⅱ处理的有效穗数均最高,均显著高于WI和WSI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Ⅱ处理产量为最高,2个年份早稻产量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107.9,461.7 kg/hm~2和98.8,422.2 kg/hm~2,晚稻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250.1,683.6 kg/hm~2和220.3,661.8 kg/hm~2,其大小顺序均表现ⅡWIWSI。在稻田不同水分管理中,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稻和黑藻、水葱、菖蒲等3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后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栽3种水生植物后,其土壤的全镉和有效镉含量与对照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稻田混栽黑藻的土壤全镉含量显著高于混栽水葱和菖蒲;混栽黑藻和水葱后,糙米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混栽菖蒲的糙米镉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探索稻田植物降镉技术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增苗减氮措施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条件下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早稻在N120. 0 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E1M1)、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E2M2)、N 180. 0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E3M3)、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E4M4),晚稻在N 150. 0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L1M1)、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L2M2)、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L3M3)、N 24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L4M4)等不同施氮量与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的苗期至孕穗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1M1 E2M2 E3M3 E4M4和L1M1 L2M2 L3M3 L4M4;成熟期,分别以E2M2和L2M2处理为最大。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穗干重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4M4 E3M3 E2M2 E1M1和L4M4 L3M3 L2M2 L1M1。早稻产量以E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E2M2 E3M3 E1M1 E4M4;晚稻产量以L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L2M2 L1M1 L3M3 L4M4。因此,早稻在施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晚稻在施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耕作方式是影响稻田土壤物理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季水稻免耕(NT)、双季水稻翻耕(MP)、双季水稻旋耕(RT)、早稻旋耕-晚稻免耕(RT–NT)和早稻旋耕-晚稻翻耕(RT–MP)5种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双季稻植株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表现依次为早稻MPRTRTNTRT-MPNT,晚稻MPRT-MPRTRT-NTNT。其中,早稻各生育时期,MP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和穗干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均表现为MPRTRT-NTRT-MPNT;晚稻各生育时期,MP、RT-MP处理植株根系、茎和穗干重均显著高于NT,均表现为MPRT-MPRT-NTRTNT;MP、RT、RT-NT、RT-MP处理早稻产量比NT分别增加681.3、395.9、248.1、210.0kg/hm~2,晚稻产量比NT分别增加880.3、495.5、99.1、710.1kg/hm~2。说明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以土壤翻耕和旋耕方式下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综述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近期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展望,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种子纠纷的产生原因种子纠纷,是指种子使用者与种子经营者之间因种子问题产生的纠纷或者矛盾.一般的可分为种子质量纠纷、非种子质量纠纷与不实宣传纠纷3种情况.种子质量纠纷,是指由于种子质量低于国家种用标准或标签标注值,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及含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种子造成的产量损失和质量影响而引起的纠纷.非种子质量纠纷,是指种子质量指标符合相关规定,但受土壤、气候、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和质量影响而引起的纠纷.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杂交早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应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和抗性强的杂交早稻品种。[方法]选择在该区域表现较好的两优6号、陵两优916、陵两优717、陵两优211、两优早17和陆两优996等6个杂交早稻品种,对其生育期、部分综合性状、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比较。[结果]陆两优996全生育期最长,为117 d,陵两优211全生育期最短,为111 d。两优6号和两优早17水稻植株的抗倒伏性强,无明显早衰现象,稻谷落色较好。水稻产量以两优早17最高,比陆两优996增加10.36%;其次是陵两优916和两优6号,分别比陆两优996增产9.05%和7.77%;水稻产量为两优早17陵两优916两优6号陵两优717陵两优211陆两优996。[结论]两优早17和两优6号的综合性状表现较佳,产量较高,适宜于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适宜于洞庭湖平原区棉田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当地油菜主要品种华湘油13号为对照,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分析比较了6718、3176、6701、3174、1672、169X、盛湘油9号、创杂油5号、鼎杂油4号和蜀油168等10个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抗性、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综合情况。[结果]抗倒性较强的油菜品种有6718、3176、1672、169X、创杂油5号、华湘油13号(对照)、鼎杂油4号和蜀油168;各品种油菜植株菌核病平均发病株率为72.7%;蜀油168、3176、创杂油5号、169X、6701、鼎杂油4号和6718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19.5%、13.0%、13.0%、10.8%、8.6%、8.6%和6.5%。[结论]蜀油168、3176、创杂油5号和169X这4个品种油菜产量高,全生育期适中,抗菌核病较好,并且抗倒伏性强,适宜于当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脱落酸、多胺和乙烯与逆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落酸、多胺与乙烯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多胺含量与乙烯的产生速率一般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并相互影响。就这三种激素在逆境中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简要的综述,为在生产中运用理化调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根据早稻和晚稻的育苗移栽方式设置双季稻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插处理,对3种栽插方式下双季稻的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抛栽和手插处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各处理水稻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大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大小表现为分别手插>抛栽>机插和机插>手插>抛栽。各处理间水稻千粒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抛栽处理最高,分别较机插处理增加1 506.7和1 444.5 kg·hm-2。因此,抛栽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