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农作物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城市素有“三晋粮仓”之称。小麦稳产是山西省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种子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良种生产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玉米区域试验是将玉米育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是鉴定玉米新品种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客观评价鉴定新品种特征特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措施,也是品种审定和繁育推广优良品种的重要依据。运城市每年都要承担国家级、省级玉米、小麦、棉花、大豆、向日葵等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
晋麦90号(试验名称临抗5069)是由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于2002年配制杂交组合"晋麦47/02L013",F2~F5代采用系谱法分别在水地、旱地交替进行农艺性和抗旱性选择,并采用穿梭育种在临汾、运城两地进行抗旱鉴定,2007年出圃的一个旱地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1004)。  相似文献   
4.
<正>棉花区域试验是根据统一的规范与要求,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棉花新品种的丰产性、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根据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明确新品种的适应范围,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山西省中熟棉花区  相似文献   
5.
张运校 《种子科技》2012,30(5):14-15
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按照国务院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增强我市种业竞争力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审优质小麦新品种舜麦171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麦1718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粮作室利用一父多母/一母多父(32S/Gabo)混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山西省南部中熟水地冬麦区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7003;2009年通过山西省中部中熟水地冬麦区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9013;2011年通过河南省引种,审定编号:豫引麦2011002;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冬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9。  相似文献   
7.
杂交棉晋棉48号由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适宜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区种植。经过在夏县、永济市、盐湖区、临猗县等地四年多点单行单株、稀植大棵简化栽培示范,实现了既省工省药又节水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银棉2号是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三系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01)。引入我市以来,本着省工、省事、高产、实效的原则,经过在临猗、夏县、永济、盐湖区等地连年多点试种、示范和不同模式的栽培试验,总结出其配套节水、高产、简化栽培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2018年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中32个小麦品种,对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的性状进行变异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变异性分析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性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三因素与产量相关性大小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小麦产量提高贡献最多,其次是千粒重,有效穗数(X1)、穗粒数(X2)和千粒重(X3)与小区产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1261.89+15.77X1+274.67X2+232.81X3。通径分析的结果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也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864),千粒重作用次之(Py=0.714.),穗粒数作用最小(Py=0.62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考察,总结了运城市种业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城市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