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小麦育种为我国小麦生产和种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小麦品种商业特性、育种成就、育种人才和资源分布、研发投入等方面分析了小麦商业化育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小麦商业化育种发展的路径应以育种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的形式开展。  相似文献   
2.
1种子市场供应情况 1.1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面积大(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是我国小麦种植最适生态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520万hm2,产量280亿kg,占全国总面积的23.9%,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均居全国第1位,而且农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也来自于小麦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山农22号系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从创建的优质Ta1(Ms2)小麦轮选群体中选择可育株,经多代选择稳定,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冬季抗寒、后期耐旱熟相好.具有产量潜力高、产量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及抗逆性强4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详细分析博物馆照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白光LED光源的博物馆照明系统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实现了低色温、高显色性1W白光LED的光谱学设计.试验证明,该照明系统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博物馆内对光比较敏感的参展物品的照明需要.  相似文献   
5.
由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将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WE27的坏白粉病基因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导入普通小麦遗传背景中,育成高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3D256(其系谱为燕大1817/WE27//农大015/3/941,F6).将3D256和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系薛早配制杂交组合,对其F_1、F_2分离群体和F_3 家系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D256携带抗白粉病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MlWE27.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RSA)和分子标记分析,发现3个SSR标记(Xwmc243、Xwmc 154和Xbarc318)、1个EST-SSR标记(Xdp357)、1个AFLP转化的SCAR标记(XCAUG1)和1个RFLP探针转化的STS标记(XWG516-1)与抗白粉病基因MlWE27连锁,在连锁图上的顺序为Xdp357-Mlwe27-XCAUG1-XWG516-1-Xwmc243-Xwmc154-Xbarc318.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双端体系和缺失系将抗白粉病基因MlWE27定位于染色体2B短臂的末端Bin0.84-1.00上.这一普通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其连锁分子标记的建立为小麦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积聚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合适的指标体系,根据2008—2015年数据对安徽城乡差距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近8年来安徽省城乡差距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城乡差距在逐步减小,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小麦产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小麦生产虽然可以满足量的需求,但还不能充分满足面制品消费不断提高的专用化和多样化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以小麦加工需求为导向,基于小麦育种主体、种业企业 / 种植主体和加工企业等小麦产业链 3 个主要环节共同参与的调研,分析了小麦产业发展对小麦品种品质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小麦品种的育成。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西藏林芝地区筛选出生长繁殖性能优良的三元杂交猪种组合。试验采用引进的D(杜洛克)、L(长白猪)、Y(大白猪)种猪和LY二元母猪分别进行D×D、L×L、Y×Y、L×Y、D×LY 5个组合的繁殖性能试验,记录窝产仔猪数、初生重、断奶仔猪数、断奶仔猪重、断奶仔猪育成率等繁殖性能指标,测定日增重、料肉比、达到90 kg的日龄、屠宰率、背膘厚及瘦肉率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以四川省内江种猪场生产记录为对照(低海拔,600 m),引进猪种组合的繁殖性能(高海拔3000 m)与在低海拔饲养的同类种猪差异不显著(P>0.05),在高海拔条件下数L×Y组合产仔头数、断奶头数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猪种(P<0.05),极显著高于D产仔头数(P<0.01)|育成率L组显著低于其他组合(P<0.05),且其余猪种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在试验中,三元杂交猪日增重显著高于二元猪(P<0.05),达到90 kg日龄显著提前于二元猪(P<0.05),料肉比显著低于二元猪(P<0.05)|三元杂交猪屠宰率显著高于二元猪(P<0.05),背膘厚显著低于二元猪(P<0.05),瘦肉率极显著高于二元猪(P<0.01)。从经济和市场需求方面考虑,三元杂交猪生产性能指标最佳。结论:林芝地区能为生猪养殖提供适宜场所,引进猪种能较好的释放生产性能,在林芝地区发展D×LY三元杂交生猪养殖是较为理想的组合。 [关键词]三元杂交|繁殖性能|高海拔|料肉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