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泉豆7号系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等优点,生育期105天左右。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采用配套技术栽培,产量达2250kg/hm^2以上,比柳豆1号和莆豆8008均增产10%以上。生产上要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庄莹  吕美琴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7):55-55,41
本文通过开展比较试验,从薯块产量表现、烘干率、淀粉率、食味等性状鉴定甘薯新品种闽南丘陵旱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龙薯10号、金山291、泉薯33等三个品种品质优异,金山291适宜在闽南丘陵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泉薯830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菜用甘薯新品种。具有茎叶生长快、产量高、食用品质佳等优点,适宜作蔬菜用;单次采收产量达30t/hm^2左右,具有较好的推广效益和应用前景。栽培上要采取合理密植、及时施肥、适时采收等配套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省新育成甘薯品种应用灰色加权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旨在鉴定新品种在丘陵旱地的适应性以及探讨出一种比较适宜的品种评估方法。结果表明,龙薯1号、莆薯41和泉薯647比较适应东南沿海丘陵旱地生产条件,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保水剂对秋植大豆在闽南丘陵旱地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研究了沟施不同施用量的保水剂对其发育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的大豆各生育时期都有所延长,全生育日数比对照延长了2~7天,并且提高了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增多,百粒重提高;且随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沟施保水剂60 kg/hm2用量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1503.00元/hm2,其投入产出比为1:2.67,适宜在闽南丘陵旱地及其同类地区旱地进行秋季种植大豆时使用。  相似文献   
6.
春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的遗传多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4.17%,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72%;在相关性上,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呈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5.31%。  相似文献   
7.
菜用大豆新品种——泉豆8473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豆8473青系福建泉州所用莆豆506为母本,日本的十胜长叶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1995年春在福建省大豆主产区进行多点试验,1996年参加全国南方大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8.
华南甘薯新育成品种性状综合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甘薯新品种在闽南地区的适应性并探讨出一种比较适宜的品种评估方法,对华南薯区新育成的11个甘薯品种地行了品比试验,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加权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性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金山25、福薯2号和泉薯723比较适应闽南地区的生产条件;灰色加权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比较试验,从薯块产量表现、烘干率、淀粉率、食味等性状鉴定甘薯新品种闽南丘陵旱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龙薯10号、金山291、泉薯33等三个品种品质优异,金山291适宜在闽南丘陵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农业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的特点和现状,阐述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管理不善、成果转化与合作、人才流动等是其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强化管理、完善体制建设、加强监督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