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一氮肥处理下图像色彩参数差异不大;拔节期数字图像参数对氮素营养指标敏感;模型构建结果显示,图像参数INT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构建的模型决定系数(R2)最大,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2分别为0.895 7和0.924 7;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品种对于模型的构建影响不大,以BP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的叶片氮浓度(LNC)模型和以INT为敏感色彩参数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LNA)回归模型效果最优,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则效果不佳。早稻冠层RGB颜色空间敏感参数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相关性较好,可以实现氮素营养的无损监测诊断。  相似文献   
2.
现代建筑业发展越来越快,建筑行业的管理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高层建筑、水利水电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等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起到了很多作用.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混凝土的配置,会因温度与自身材质引起变形,导致施工完成后产生裂缝,是极具危害性的.由此可见混凝土的质量是影响工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施肥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田间采样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施肥方式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M)、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磷钾肥(RSDNPK)。结果显示,施肥的各处理均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以OM和RSDNPK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相比CK,OM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PXOC)、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提高91.4%、109.2%、57.5%、35.1%,RSDNPK处理的TOC、PXOC、MBC、DOC含量分别提高142.8%、95.4%、70.8%、46.2%。土壤PXOC、MBC、DOC占TOC的比例(分配比例)分别为36.18%~49.13%、1.64%~2.58%、0.57%~0.94%,其中,PXOC和MBC的分配比例在RSDNPK处理中较CK显著(P<0.05)降低,而DOC的分配比例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OM和RSDNPK处理的CPMI显著(P<0.05)高于N和NPK处理。土壤PXOC、MBC含量与氮磷养分之间,以及CMPI与MBC、PXOC、TN、AN、AP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有机肥或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化肥能够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改善土壤质量,PXOC与CPMI可用作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素水平下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截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阐明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4个不同株型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系统观测其植株形态和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IPAR)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早、晚稻株高、穗长、叶长和叶基角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早、晚稻孕穗期的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和向上累积LAI大于抽穗后12 d,分层LAI呈冠层中部大于上部和下部的分布特征,最大分层LAI出现在0.58相对高度处;冠层上中部分层LAI和向上累积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向上累积LAI随相对高度呈S型曲线分布,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描述(R~2 0.99);早、晚稻孕穗期的冠层IPAR大于抽穗后12 d,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其日变化表现为正午较小,早晚较大;株型紧凑的早、晚稻品种,冠层IPAR低;冠层IPAR与向下累积LAI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IPAR=a (1-e~(-b×LAI))定量描述(R~2 0.88);冠层内IPAR的三维空间分布表现为冠层上中部水平面上IPAR较低,光斑变化大,冠层下部水平面上IPAR较高,光斑变化较平缓,同一冠层高度水平面上的IPAR呈不均匀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高产栽培及理想株型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湖泊水生植物腐烂分解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过程之一。以湖泊常见沉水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模拟三个不同梯度的温度及营养条件,进行为期64天黑藻腐解实验。对植物体总重量、以及碳氮的消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黑藻其腐烂分解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植物体内C、N元素在分解过程中,表现为在实验期间碳素含量降低而氮素含量升高。并且其分解速率与周边环境因素温度以及营养条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旨在阐明双季稻分蘖数与冠层反射高光谱间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基于不同早、晚稻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于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测定早、晚稻分蘖数,同步使用FieldSpec HandHeld 2型高光谱仪采集早、晚稻冠层反射高光谱数据,分别利用光谱指数法和连续小波变换构建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进行监测,建立双季稻分蘖数光谱监测模型,并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的监测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光谱参数(植被指数和“三边”参数),其中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db7(s9,w735)监测早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754,模型检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0.128;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mexh(s6,w714)监测晚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837,模型检验RRMSE为0.112。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分蘖数快速无损监测和群体质量精确调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制作马铃薯α淀粉,并利用酶水解法及X-射线衍射法等研究了在同一贮藏时间内,不同贮藏温度对膨化马铃薯α淀粉老化变化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从23℃±1℃降低到-18℃±1℃时,贮藏期为180d的样品α度也从87.8%明显降低到80.2%,样品的结晶度从8.4%上升为16.45%;说明样品α度的高低与贮藏温度的高低成正比,而样品的老化程度高低与贮藏温度的高低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1.硅素灵对草莓的增产作用草莓施用硅素灵增产幅度很大。浙江省土肥站1994年、1995年在杭州市笕桥镇横塘村的试验表明,大栅草莓喷施硅素灵后,平均增产率为27.1%,露天草莓则达36.8%。最近,建德市土肥站在杨村桥镇的试验表明,喷施硅素灵2次或1次之后,株高增加,叶色变深,叶肉增厚,叶片有光泽,与不喷施的相比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效果极为明显。2.硅素灵使草莓增产的原因硅素对草莓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因为硅素能增强草莓体质,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硅素促使表皮细胞表面形成硅胶层,降低叶面的蒸腾作用,增加抗旱能力。据测定,草莓施硅素  相似文献   
9.
船体焊接中常见的总体变形有:船总长缩短、船艏、艉上翘,整体扭转等;局部变形有:船底板、傍板、内底板、甲板、舱壁板、上层建筑(甲板室、驾驶室)中的内外围壁及门、窗等凹凸变形和构件的变形等。船体变形将引起肋板失稳,导致船体结构强度降低;部件和分段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将使船体的装配变得复杂和困难;各种板列的凹凸不仅影响船体的美观,而且将影响船舶的航行以及舱内外的机器安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