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102篇
  91篇
综合类   663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306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雅洁  周生英  方强恩  胡桂馨 《草地学报》2021,29(12):2703-2710
为了揭示蓟马为害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片和茎秆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其与苜蓿耐害性的关系,本研究选用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R-1和I-1,比较蓟马为害后苜蓿叶片和茎秆的显微结构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受害后,R-1和I-1苜蓿的组织结构有明显改变:叶片上下表皮细胞锯齿边缘消失,细胞显著隆起,气孔缩小,单位面积细胞和气孔数显著增加。在茎秆中,维管束间距和直径变小,维管束细胞减少,厚角组织宽度下降;表皮细胞变短变窄,细胞和气孔数明显增加。叶片栅栏组织细胞收缩,液泡变小,叶绿体淀粉粒变小或减少,叶绿体片层基粒增加,嗜锇体增多。健康R-1叶片上下表皮单位面积细胞和气孔数均少于I-1。受害后,R-1叶片上下表皮单位面积细胞数分别增加1.75和1.51倍,细胞增加倍数、叶绿体片层和基粒均多于I-1。受蓟马为害后,R-1组织结构的变化较I-1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组成型抗蓟马转录调控机制,以自主培育的抗蓟马苜蓿品种草原4号为研究对象,以感蓟马苜蓿品种草原2号为对照,采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试验共获得82.34 Gb clean data,组装得到77 837个unigenes, 139 949个转录本,平均序列长度为830.17 bp;共有47 573个unigenes被注释到六大数据库中。与草原2号相比,草原4号共检测到差异基因2 388个,其中上调基因1 361个,下调基因1 027个。KEGG对相关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表明,上调基因主要注释到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代谢过程以及遗传信息处理相关途径,下调基因主要注释到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环境适应相关途径。qRT-PCR验证结果发现所选的8个基因在2个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同RNA-Seq测的结果一致,说明本试验中转录组的结果可靠。结果可为揭示苜蓿组成型抗蓟马机理奠定基础,进而为抗蓟马新品种培育及蓟马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木材细胞壁与木材力学性能及水分特性之间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木材细胞壁微纤丝角、结晶度、纹孔和化学组分等对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木材的水分特性重点归纳了纹孔和抽提物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机制,并对未来细胞壁微观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木材细胞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螺旋输送机的输送效率问题,对双轴螺旋输送机输送颗粒物料的过程进行离散元法数值计算,并与单轴螺旋输送机输送物料的试验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和参数正确的基础上,对双轴螺旋输送机的轴距和螺距2个参数与质量流速率(■)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二元二次多项式拟合,得到拟合优度R~2=0.964 6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双轴的相对转动方向对■没有影响;2)螺距和轴距对■均有明显影响。■随着轴距的增大显著增大,大螺距时会在达到极值后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随着螺距的增大先增大至峰值后下降;3)双轴的螺距和轴距对颗粒运动影响显著。两轴中间位置颗粒的最小轴向平动速度与轴距呈现近似线性的递减关系,且螺距越大,其减小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开采区的白榆(Ulmus pumila L.)和梭梭[Haloxylon ammedendron(C.A.Mey.)Bunge]叶绿素荧光响应与粉尘覆盖的关系,为干旱荒漠煤炭开采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榆和梭梭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表面的气孔结构和滞尘量,并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测定植物滞尘颗粒、土壤粉尘和煤粉尘粒径。【结果】①粉尘污染使白榆和梭梭的F_v/F_o和F_v/F_m下降,并对梭梭叶片有显著性影响。②粉尘沉降初期,梭梭的F_m、F_o和F_v变化幅度比白榆大,但未对白榆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造成显著性影响。③白榆中层叶片的F_v/F_m比下层高;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梭梭叶片的F_v/F_m逐渐上升。粉尘扩散高度和距离对白榆和梭梭的F_v/F_m均有显著影响④以白榆和梭梭气孔表面单位面积的粉尘颗粒面积与叶表面积比表示植物的滞尘能力,白榆的滞尘能力为14.38%,梭梭的滞尘能力为20.16%。⑤土壤粉尘、煤粉尘和植物叶面尘平均粒径排序为:土壤粉尘(15.93μm)煤粉尘(5.37μm)白榆叶面尘(1.83μm)梭梭叶面尘(1.18μm),因此煤粉尘比土壤粉尘更容易被白榆和梭梭的叶表面吸附。【结论】粉尘在水平和垂直距离上分别会对梭梭和白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造成影响,改变植物的生理生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有机肥、生物炭配施对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不施改良剂、单施有机肥、单施生物炭、低量生物炭+有机肥、高量生物炭+有机肥这5种处理,进行为期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剂的施加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持水性及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处理间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生物炭、有机肥联合施加对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的影响均明显高于单施处理的效果,以高量生物炭+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单施生物炭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总有机碳及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优于有机肥,单施有机肥对速效磷含量作用效应优于单施生物炭处理。  相似文献   
7.
2012年,国务院提出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对16种动物疫病逐步进行控制、净化和消除。基于此,本文利用全国297个规模养鸡场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疫病净化对养鸡场动物后代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已净化养鸡场的日最高产蛋率、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比未净化养鸡场高1.091%、1.090%、0.892%、0.528%。相比已净化养鸡场与未净化养鸡场之间后代繁育指标的差异,净化不同病种带来的差异较小。增加疫苗投入、减少兽药使用、合理设置技术人员数量可有效提升鸡群的后代繁育能力,采用封闭式的栏舍、非笼养的饲养方式、非自繁自养的引种方式以及整批的出栏方式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养鸡场动物的后代繁育能力。全国7个区域中,华北地区养鸡场的后代繁育能力最强。建议国家加强对疫病净化的宣传,积极组织疫病净化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养鸡场在开展疫病净化的同时,重视疫苗免疫工作,尽可能减少兽药的使用,有效地聘用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8.
林业种植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保护好林业资源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必须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障林业资源的质量,促进我国林业种植业的发展。就林业种植中病虫害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稻田生态系统视点,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退化性及其与渔池复合的可能性与实践性。开展了稻田稻-虾与鳜-鱼轮作模式试验,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青贮玉米作为优质饲草饲料,具有高产、优质、节能等优点,可为畜牧养殖业提供充足且营养丰富的饲料,青贮玉米收割后可直接饲喂,或制成青贮料,制作青贮料可长年提供青绿饲料,因此提高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加以简单的介绍。1选地(1)选地。玉米因其根系发达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因此土壤的选择尤为重要。最好选择平坦、疏松、透水性好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