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87篇
  免费   5632篇
  国内免费   4062篇
林业   2842篇
农学   2988篇
基础科学   5278篇
  13183篇
综合类   14574篇
农作物   1744篇
水产渔业   2173篇
畜牧兽医   1697篇
园艺   889篇
植物保护   291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827篇
  2022年   1328篇
  2021年   1384篇
  2020年   1540篇
  2019年   1293篇
  2018年   1279篇
  2017年   2066篇
  2016年   2401篇
  2015年   1732篇
  2014年   2164篇
  2013年   2788篇
  2012年   3488篇
  2011年   3318篇
  2010年   2672篇
  2009年   2453篇
  2008年   2261篇
  2007年   2552篇
  2006年   2161篇
  2005年   1722篇
  2004年   1368篇
  2003年   1162篇
  2002年   905篇
  2001年   857篇
  2000年   669篇
  1999年   579篇
  1998年   500篇
  1997年   423篇
  1996年   408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366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ING Wenli 《干旱区科学》2021,13(7):730-743
Switchgrass is an introduced C4 grass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ut 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to assess its ecological invasive risk. In this study, Old World bluestems (native C4 grass) and switchgrass were sowed at five mixture ratios (8:0, 6:2, 4:4, 2:6 and 0:8) under two soil water levels (80% field capacity (FC) and 40% FC) and two nitrogen (N) treatments (0 and 100 mg N/kg dry soil, termed N0-unfertilized and N1-fertilized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in a pot experiment in 2012. Biomass, root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relative competitive abilities of these two speci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biomass of both specie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under 80% FC or N fertilization, and switchgrass had a relatively larger root:shoot ratio (RSR). Total root length (TRL) and root surface area (RSA) of switchgr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80% FC irrespective of N treatment, while those of Old World bluestems were only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N fertilization. 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RL and RSA of switchgrass, while RSA of Old World bluestem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80% FC and N fertilization. Under 40% FC and N0-unfertilized treatment, the aggressivity of Old World bluestems was larger than zero at 2:6 and 4:4 mixture ratios of two species, whereas it was close to zero at 6:2 mixture ratio. Root competitive ability of switchgra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80% FC or N fertilization. The aggressivity of Old World bluestems was negative at 6:2 mixture ratio under 80% FC and N fertilization, while it was positive at 2:6 mixture ratio. Switchgrass may become more aggressive when N deposition or rainfall increases, while a proper mixture ratio with appropriate water and N management could help with grassland management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2.
利用羊卓雍错1974-2019年水位、降水、蒸发和气温数据,分析了水位长期和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羊卓雍错水位在1974-2019年波动下降。1974-1996年和2016-2019年影响水位变化的主因均是降水,1997-2015年的主因是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其他因素。1974-1996年,春季水位变化的主因是蒸发,其他季节均是降水。1997-2015年不同季节的主因均是其他因素。2016-2019年,影响春夏季的主因分别是蒸发和降水,秋冬季是气温。在当前气候变化趋势下,水位10年内将恢复2.0m。  相似文献   
3.
结合博斯腾湖1960—2018年水位、出入湖径流以及气象站点实测资料,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水量平衡和气候弹性方法,对近60 a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18年博斯腾湖水位总体呈下降态势,具体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四个阶段。(2)在年际尺度上水位存在准3~4 a、准8~9 a的周期性振荡,而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准29~30 a和准33~34 a的周期性变化。(3)1960—2018年降水、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对开都河、黄水沟和焉耆径流的累积贡献率分别达85.1%、42.1%和23.8%,而下垫面、其他气象变量和人为等因素累积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4.9%、57.9%和76.2%。(4)对不同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原因分析:1960—1987年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同入湖径流减少和湖面蒸发量大有关;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增加是1988—2002年水位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入湖径流减少和出湖水量增多,导致2003—2014年水位显著下降;博斯腾湖入湖水量的显著增加及对出湖水量的严格控制是2015—2018年水位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疏干水资源化利用是将煤矿开采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煤化工生产,其不仅可以缓解旱区煤炭及化工企业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环境。目前疏干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在蒙陕地区部分煤化工企业实施,但其具体效益尚未明了,文中以已实施该项目的煤化工企业为典型,采用静态和动态评价分析企业实施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定义并计算各评价指标,同时定性定量描述其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构建完整综合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阐释该项目各方效益,结果显示疏干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建议在行业及区域推广以促进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南省2011—2017年长期定位耕作试验数据对RZWQM2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RZWQM2模型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免耕对0~100cm土层贮水量、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0~100cm土层平均贮水量分别提高11.3%、12.9%和16.9%。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平水年抽雄期-收获期根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5%和3.1%,分别提高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氮素利用率26.7%、8.7%和6.0%,免耕较传统耕作氮肥利用效率在枯水年提高11.7%,而在丰水年降低1.7%。  相似文献   
6.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求华北平原棉花可降解地膜覆盖替代普通膜覆盖的可行性,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试验设置4种处理:6 μm PE普通地膜(PE)、8 μm生物可降解地膜(M1)、6 μm生物可降解地膜(M2)及不覆盖地膜(CK),分析比较各处理对棉花出苗率、叶面积指数(LAI)、农田耗水速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CK相比,覆盖地膜显著提高了棉花出苗率,但3种覆膜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棉花生育前期,2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的LAI显著低于PE处理的.3种覆膜处理之间的籽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种覆膜处理间WUE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CK的.2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相较于PE,对棉花的出苗率、霜前花率、籽棉产量及WUE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PE,使用6 μm生物可降解膜不会造成棉花耗水量升高,而8 μm可降解膜则显著增加了棉花的耗水量.因此6 μm生物降解膜取代PE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水肥一体化施肥装备流量精确且无水头损失,设计了一种基于柱塞泵与单片机的高精度可控施肥机,开展了恒流模式下6个流量梯度的喷灌系统施肥均匀性试验;以喷头总流量变化幅度为变量,设计了在1∶10的水肥配比下2种灌溉总流量变化幅度的不同工况,对比启、闭可控施肥机恒定水肥比例模式对水肥一体化支管内肥料浓度稳定性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精度可控施肥机在流量分别为100,200,400,600,800,1 000 L/h的6种恒流模式时,喷灌均匀系数CU为99.33%~99.71%、变异系数CV为0.35%~0.75%;CU,CV与施肥机流量分别呈正相关与负相关关系,且喷头喷洒肥液的电导率总平均值EC_-与施肥机流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恒定水肥比例模式时,试验组管道内肥液浓度在160 s时趋于稳定,且稳定后肥液电导率与目标值偏差率小于4%.高精度可控施肥机恒流模式试验表明施肥机大流量下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仅为小流量下的50%,且改变施肥机的流量是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实现高均匀度变量施肥的一种有效途径;试验证明恒水肥配比模式可有效减小支管肥料浓度受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管通水冷却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最常采取的施工温控措施之一,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针对船闸结构混凝土温控特点,依据有关规范和借鉴地下水工衬砌混凝土通水冷却智能控制经验,确定了结构混凝土通水冷却智能控制3个参数(通水时间、冷却水温和温降速率),提出了内部温度曲线控制目标和智能控制技术方法,并配套研制了智能化控制设备,在清远二线船闸上闸首底板实践应用。试验结果证明闸首底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温降速率全部控制在允许值范围内,全面验证了“温升阶段全时通水降低最高温度、温降阶段间歇性通水控制流量和温降速率”以及终止通水冷却时间控制等技术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且该智能控制设备操作简便、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9.
整理福建省4个有居民海岛和13个无居民海岛的植被现状,从地理环境影响和人为活动影响两方面综述福建海岛植被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包括土地风沙化严重,防护林效能衰退,园林植物生长遭受威胁,自然灾害破坏植物生境,以及海岛城市扩张,外来植物入侵威胁等。提出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推进海岛植被修复工作,发展生态旅游业,改善海岛防护林体系等福建海岛植被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被动调节模式环路热管型光伏光热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洪  张曼  孙跃  韩志鹏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6):205-211
针对环路热管型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冬、夏季运行中的不利工况,该研究提出将空调排风引导至集热/蒸发器空气夹层的被动式调节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太阳能利用效率。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借助ANSYS Fluent软件建立了被动式调节模式下集热/蒸发器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该调节方法对热管循环启动和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外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工况,采用低档风速调节更有利于维持热管运行,而高档风速则更利于光电效率的提升;与调节前的系统相比,高、中、低档风速作用下的日均光电效率分别提高了8.4%、5.7%和3.5%,日发电量增加了8.0%,5.3%和3.5%。对不同调节策略的研究表明,第一阶段采用低档风速的运行策略可最大程度提升太阳能光热利用,同时保证较优的光电效率。冬季工况下,所提调节方法可有效缩短热管循环的启动时间,日出半小时内的有效集热量增加375.7%。因此,该调节方法对2种不利工况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调节策略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应根据用户负荷需求进行选择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