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m)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本试验利用数码显微镜对细口杯环线虫进行了形态观察,运用PCR扩增其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12种圆线虫的ITS序列,以马圆形线虫(Strongylus equinus)为外群,运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细口杯环线虫中等大小,口囊呈圆柱形,宽度大于深度,口囊底部有小齿;口囊壁前端薄,后端基部有明显的环箍形增厚;外叶冠由20~24个小叶组成,内叶冠由50~60个小叶组成;食道漏斗较小;雄虫生殖锥较长,呈圆锥形;雌虫尾部直,尾尖呈指形;所测ITS序列总长度为837 bp,其中ITS1长366 bp,5.8S长153 bp,ITS2长318 bp;ITS1的GC含量(46.0%)明显高于ITS2(39.8%);经BLAST同源性比对分析,本研究线虫ITS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同种线虫序列(登录号:AJ004849、Y08587)同源性达99.85%,与阿氏杯环线虫的同源性达99.0%,与杯环属内其他线虫的同源性仅为93.33%~98.45%;ITS序列种间差异远大于种内差异;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细口杯环线虫与阿氏杯环线虫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杯环属内其他线虫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综上所述,ITS序列可作为鉴定寄生线虫的分子遗传标记,证实所采标本是细口杯环线虫,并首次在国内报道了细口杯环线虫的ITS序列,为该线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剑麻斑马纹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麻斑马纹病是剑麻的毁灭性真菌病害,是剑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从海南、广东和广西的剑麻主产区共收集剑麻斑马纹病样品12份,提取其病原菌的基因组DNA并进行rDNA-ITS区序列扩增,序列的比对结果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相一致,表明参试菌株的病原菌均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N...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区系组成,为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的6个样区采集苦豆子样品30份,采用组织匀浆法从植株的根、茎、叶和种子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根据内生真菌的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区系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从3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13株,分别属于19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茎点霉属(Phoma)为优势属。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根部的内生真菌数量高于其他部位,茎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植被类型中,沙生植被草原(样区Ⅴ)分离的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而荒漠草原(样区Ⅲ)最低。荒漠草原(样区Ⅰ)和沙生植被草原(样区Ⅴ)内生真菌群落有密切的相似性。可见,苦豆子蕴含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内生真菌具有很高的宿主特异性,且分布受生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紫荆植株枯死的病因,采集具有典型黄萎病症状的紫荆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2株病原菌Vcg1和Vcg4,并进行鉴定。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菌落菌丝灰白色,分生孢子梗轮生,后期产生微菌核。PCR扩增菌株Vcg1和Vcg4 r DNA-ITS区段并测序,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大丽轮枝菌(V.dahliae Kleb.)同源性最高。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伤根接种法测定目标菌株在紫荆幼苗上的致病性,结果发现该病原菌能引起紫荆发病,维管束变褐色,严重的导致紫荆植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引起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紫荆枯死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芍药红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菏泽和泰安两地感病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植株的叶片上进行了红斑病病原分离纯化和致病力检测,并对致病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病样组织中可分离到两种疑似病原菌,分离比例为4.8︰1,初步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进一步rDNA-ITS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病原菌5.8S rDNA及其两侧ITS区序列分别与Gen Bank中序列号为KF380822.1、HM467832.1的同源性最高,均为99%,由此确定两种病原菌分别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其序列已在Gen Bank登录,登录号分别为KR912224和KR912225。因此,确定山东省芍药红斑病是由链格孢A.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两种病原菌引起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6.
烟草钟器腐霉的分子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河南省嵩县送检的烟草茎黑腐病样本上分离获得1株腐霉菌,为明确该菌的种类及对烟草的致病力,对所得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菌落呈放射状型,并逐渐变为花瓣型,菌丝无隔;孢子囊球形、梨形;藏卵器球形;雄器钟状或不规则;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该菌序列与Gen Bank上登录号KC014615.1和GU133597.1等的序列同源性大于99%,鉴定为钟器腐霉(Pythium vexans de Bary)。对培育到10叶期的‘中烟100’品种接种,7天后该菌的病情指数为48,对照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的病情指数为62.7,表明其对‘中烟100’的致病力不及瓜果腐霉。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 “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梨轮纹病菌的种类归属,本文从果园采集呈典型症状的梨轮纹病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病菌纯化,获得5个梨轮纹病菌分离株,其培养性状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培养性状一致。用菌饼对离体梨枝条进行接种,结果5个分离株均导致典型病斑,对该病斑进行再分离,又分离到与原接种菌一致的病原菌。任选其中的一个分离株NC-1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片段长为543bp的核苷酸序列,通过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葡萄座腔菌的同源性高达100%。结果表明,南昌市郊区梨轮纹病菌属于葡萄座腔菌。  相似文献   
9.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0.
茶卷叶蛾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园中自然羅病而死的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出1株病原真菌,经核糖体DNA(r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命名为JYBb201菌株。对该菌株在PDA、PPDA和SDAY3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能力进行测定,发现其在PDA上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的日均增长量达4.30 mm。但在SDAY培养基上培养16 d的产孢量比其他两种培养基大,达4.30×107孢子.mL-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以2.16×108孢子.mL-1和4.32×107孢子.mL-1的菌液处理,9 d后其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4.74%,表明JYBb201菌株是1株对茶卷叶蛾幼虫具有潜在防治作用的病原真菌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