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4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林业   1763篇
农学   298篇
基础科学   157篇
  588篇
综合类   2295篇
农作物   403篇
水产渔业   239篇
畜牧兽医   415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5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以来,长江豚类极度濒危的生存状况得到广泛关注,在其自然保护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于2015—2018年在和畅洲水域建设生态浮岛、人工鱼巢和放流底栖动物进行水域生态修复,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浮岛的建设可提高区域内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人工鱼巢对产黏性卵鱼类具有一定增殖效果,增殖种类主要为鲤、鲫、䱗和黄尾鲴;生态浮岛和人工鱼巢的建设对鱼类均有较好的聚集效果;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显著增加了放流物种的丰度、生物量及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为中等。该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修复效果明显,为工程施工影响下水生生物保护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桃树果园短期自然生草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方法】以信阳沙壤土五月鲜桃园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季短期自然生草条件下,采用1 m×1 m网格采样法,以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为工具,研究表层(0~5 cm)土壤水分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和地上草地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平均体积含水量为10.08%,95%置信区间为9.84%~10.32%,变异系数为16.36%,0.2 m×0.2 m草地地上生物量均值为9.17 g,变异系数为56.71%。区域田块尺度上,自然生草桃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表层(0~5 cm)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均符合指数函数模型,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0.477 3和0.499 8,变程分别为7.20和2.51。即二者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草地地上生物量较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具有更强的空间依赖性。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且表现为距离树体越远值越大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果园短期自然生草有利于保蓄表层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草地地上生物量是影响果园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H9N2禽流感病毒(AIV)全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8年国内H9N2 AIV流行毒株的全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碱基组成特性、最优密码子、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病毒对宿主密码子使用模式的适应性。【结果】H9N2 AIV的全基因组中AU含量高于GC。大部分最优密码子以A或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ENC)平均值为52.86,提示存在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但偏好性较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主要受到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其中自然选择(所占比例为61.79%~76.15%)作用大于突变压力(所占比例为23.85%~38.21%)。H9N2 AIV对人Homo sapiens的密码子适应指数平均值为0.739~0.741,提示H9N2AIV禽流感病毒可能已适应人类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结论】本研究为H9N2 AIV的基因进化分析、已有疫苗的密码子优化和新型疫苗(密码子去优化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规划、利用等工作不仅可 以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区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且在有关法律条文规定下,居民对保护区内资源利用受限,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中众多的社区居民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压力,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中通过对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并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受限等,提出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多形式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和加强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实际服役状况,分析了土壤运动(冻胀与解冻沉降)对管道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基于管体结构-土壤弹簧模型在确定管-土交互作用方面的局限性,即非线性、大应变与多轴加载评估的保守性、土壤本构模拟与真实状况的偏离,建议发展新型多模块耦合集成技术确定土壤运动产生的机械效应。明确了X80高强管线钢在服役条件下发生应变时效及其导致管线钢(尤其是焊缝区)材料韧性和止裂能力的降低,建议使用时效活化能与等效时效时间模拟、评估管线钢在漫长服役过程中发生应变时效的敏感性,并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础。此外,详细分析3种常见的管道缺陷(机械损伤、腐蚀缺陷、裂纹)对管道完整性影响的评估技术现状。针对高压、大口径、高强钢天然气管道(特别是焊接金属与热影响区)在地质不稳定地区的材料韧性、裂纹扩展以及止裂能力开展实验与评价技术,建立精确的多物理场协同作用下的管道缺陷评估模型,是当前的国际性技术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力保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及相关油气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凤凰县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天然种群分布相对集中的9个样地作为资源位,按重要值总和排序确定主要植物种,应用Levins、Shannon–Wiener、Pianka和Schoener公式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总计29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中,刺楸的重要值总和最高(1.345),杉木、柞木、刺楸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多数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对环境需求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高重叠种对的相似度为69.23%,高相似种对的相似度为52.75%;刺楸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呈正相关;灌木层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在资源不足时极易产生竞争;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相似比例值关系复杂;刺楸生态位宽度较宽,当资源不足时,刺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其种群更新会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自然通风方式下日光温室室内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提高日光温室自然通风效率,设计2种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后坡整体开窗式和后坡间隔开窗式。将分别采用后坡整体开窗式和后坡间隔开窗式通风方式的温室,依次记为G1、G2,并以传统顶通风式日光温室(G3)为对照,对上述3座采用不同自然通风方式的温室内部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晴天白天,G1、G2的室内光照强度分别比G3提高了26.34%和10.16%,G1、G2、G3平均气温分别为33.7、33.8、34.8℃,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47.15%、47.21%、44.03%,风速折减率分别为0.80、0.74、0.90;晴天13:00,G1、G2的植物冠层气温分布呈现南高北低,而G3的呈南低北高分布。G1、G2内的番茄产量分别比G3提高了19.54%、6.90%。综上,后坡整体开窗式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