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1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完全免费 | 27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6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212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220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以京西山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共收集了44个有代表性的林内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然后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15个景观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就该区域而言,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树干形态、枯树倒木、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统一度和坡度。文中对有关外业工作的规范、受评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要素分解、评判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 ,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 ,因此 ,准确测定生物量十分重要。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以往所建模型 ,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 ,即各分量模型间不相容。如何解决相容性问题 ,一直是生物量估计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以长白落叶松为实例 ,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非线性联合估计法 ,并与比例平差法进行了对比。针对不同建模方法 ,设计了 5种估计方案 ,经过分析比较 ,确定了 1种方案为最优估计方案。该方案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 ,采取两级联合估计。模型构成如下第一级,W1=f2(x) f5(x),W2=f2(x),W5=f5(x);;第二级,W3=f3(x),W4=f2(x)-f3(x);;第三级,W6=f6(x),W7=f5(x)-f6(x)。本文中模型选型采用了变量逐步筛选法,参数估计采用了加权最小二乘法,以消除异方差现象。同时,提出了5个指标用于模型评价,即参数变动系数C%、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和预估精度P% 相似文献
5.
6.
7.
对Richards等6种生长方程的数学解析性及其应用于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模拟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应用此6种生长方程模拟了林分直径累积分布。发现在描述林分直径累积分布时,Richards方程绝大多数表现为Logistic型,Weibull方程的参数c均大于1,曲线存在拐点;除Mitscherlich式外,各生长方程的模拟精度均相当高,Richards、Weibull、Logistic、Gompertz、Mitscherlich、Kod等6种生长方程样本选优率依次降低;Richards、Logistic、Weibull、Gopertz、Korf及Mitscherlich等6种生长方程总体模拟精度依次降低;相对生长率表现为变量指数函数方程的精度较相对生长率表现为变量幂函数方程的精度高,且3参数方程的精度较2参数的高。 相似文献
8.
9.
利用优势木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并且是立地和年龄的函数这一特性以及直径生长的多因子效应等生物学规律,将优势高作为独立变量引入其它相关模型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杉木工林自然生长和伐后生长模拟,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和直径与断面积相容性预估模型以及间伐模拟系统,推导出了由于间伐而引起的非生长性增长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在将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划分为 2个大区 9个类型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每个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技术思路和每个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