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完全免费 | 28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3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总被引:142,自引:9,他引:133
我国北方地区以人工林为代表的人工植被建设中正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土壤干化。土壤干化是北方少雨地区人工植被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因植物蒸腾过量耗水造成的植物根系作用范围内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地严重亏缺,天然降水已不能有效予以补偿,土壤表层板结.土壤紧实度增大,从而导致植物生长明显衰退以至大面积干枯死亡。土壤干化已成为这一地区人工植被建设的严重隐患。造成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直接原因是植被类型选择不当,群落密度过大和群落生产力过高。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防治对策是,在正确的植被建设思想指导下,依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生产力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类型,大幅度降低群落密度,合理调控群落生产力,以保持植物蒸腾耗水与土壤水分补偿之间的水分平衡,从而维持群落的持续稳产与高产。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降水截留规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通过对大量林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研究资料的分析,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三个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发挥最主要的层次出发,比较分析了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降水截留规律。 相似文献
3.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0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林网化与水网化——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 总被引:46,自引:17,他引:29
建设森林城市要求有足够的森林面积和通畅的水循环系统。本文以上海为例提出在人多地少与水系统不很通畅的中国发展城市林业必须走林网化和水网化的道路。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森林发展新理念。作者从理念的内涵、依据、过渡和国内外比较研究等几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是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岛的野生植物种类约占全国的11.6%。而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热带森林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覆盖率已由1950年的35.4%下降到1990年的7.9%,全岛受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动有102种,植物93种,已灭绝的植物1种,许多物种的生存目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文中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变迁情况、毁林原因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海南岛热带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在将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划分为 2个大区 9个类型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每个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技术思路和每个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9.
热带相思为多用途树种,多数种类在华南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不同类型土壤上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马占相思、厚荚相思等3-4年生幼林年平均生长量高2-4m,胸径3-4cm。但热带相思的发展,往往受到低温的制约,其栽培北界一般可到20℃等温线,局部地区可至18℃而以年积温>7000℃,极端最低平均温5℃以上为其适生范围。栽培热带相思易达到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农用林业、改良土壤、固氮等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不少树种其木材可用作建筑、家具、单板等,木材基本密度460-620kg/m^3,如作为造纸原料,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