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13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林业   3271篇
农学   1473篇
基础科学   91篇
  178篇
综合类   9761篇
农作物   703篇
水产渔业   2452篇
畜牧兽医   12630篇
园艺   2301篇
植物保护   279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670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429篇
  2012年   1965篇
  2011年   1855篇
  2010年   1786篇
  2009年   1886篇
  2008年   2063篇
  2007年   1788篇
  2006年   1775篇
  2005年   1798篇
  2004年   1706篇
  2003年   1673篇
  2002年   1194篇
  2001年   1108篇
  2000年   875篇
  1999年   737篇
  1998年   622篇
  1997年   557篇
  1996年   521篇
  1995年   541篇
  1994年   517篇
  1993年   400篇
  1992年   381篇
  1991年   370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33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6篇
  1976年   18篇
  1974年   16篇
  1965年   17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系统回顾了有关紫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栽培繁殖、遗传性状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保存种质资源、加快紫薇新品种选育、品种归纳和鉴定为今后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β3作为整合素超家族的一员,在早期胚胎发育和胚胎附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牦牛繁殖周期各阶段输卵管不同部位中整合素β3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集繁殖周期不同阶段(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雌性牦牛的输卵管组织,按照输卵管不同部位(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将试验材料分为九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整合素β3基因和蛋白在繁殖周期各阶段输卵管不同部位中的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整合素β3进行定位。结果显示,在繁殖周期各阶段中,输卵管峡部的整合素β3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壶腹部和漏斗部。在峡部中,整合素β3的表达量在妊娠期最高,黄体期最低;而在壶腹部和漏斗部中,整合素β3的表达量在卵泡期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整合素β3主要分布于牦牛输卵管的肌层、浆液腺、基细胞、黏膜上皮的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中。综上所述,整合素β3在牦牛繁殖周期各阶段输卵管的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且存在表达差异,由此推测整合素β3对牦牛受精以及早期胚胎的发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整合素β3对牦牛生殖繁育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规模猪场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布病虎红平板与试管凝聚试验法,在安顺市35个养殖场采集898份猪血清,对养殖场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伪狂犬病(PRV)、猪2型圆环病毒病(PCV2)、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及猪布鲁氏菌病等5种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PRV病0%、猪布鲁氏菌病0%、PPV病1.3%、PCV2病16.3%、PRRSV病3.0%.根据监测结果,PRV病和猪布鲁氏菌病得到较好防控,PPV病、PRRSV病、PCV2病均不同程度在养殖场流行,但PCV2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精准定时输精(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FTAI)对后备母猪早期胚胎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取自主培育的金乌猪后备母猪43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4头,为自然发情,观察后人工配种(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试验组19头,为精准定时输精组。分别于0 h(停喂烯丙孕素)、42 h [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 PMSG)]、122 h [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静脉采血,检测孕酮(progesteron, P4)、雌二醇(estradiol, 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的含量;在配种后33 h,分别屠宰对照组和试验组4头后备母猪,回收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其余后备母猪继续饲养并进行分娩与产仔情况追踪。结果显示,从停喂烯丙孕素至42 h和122 h,P4值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停喂烯丙孕素至停喂后42 h,E2值从80 pmol·L-1显著(P<0.05)下降至58.3 pmo·L-1,而在PMSG作用后又急剧升至134.07 pmol·L-1(P<0.01);FSH值未见显著变化(P>0.05);停喂烯丙孕素至停喂后42 h,LH值由0.09 IU·L-1升至0.12 IU·L-1(P>0.05),PMSG作用后又降至0.09 IU·L-1(P>0.05),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符合正常生理周期的变化趋势,表明用药合理无副作用。屠宰后卵巢排卵点计数结果显示,试验组17.5枚,对照组15.25枚,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平均窝均总产仔数、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但相对提高1.05头。试验2选取大长后备母猪189头,处理方式同试验1,随机分为试验组94头、对照组95头,试验组活仔较对照组约提高0.58头(P>0.05),断奶成活率提高2.99百分点。综上所述,精准定时输精程序处理符合母猪生理发情周期特质,可增加排卵数且对早期胚胎发育无不良影响,在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增加窝均活仔数和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优化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 PUFAs)在母猪营养中的作用经常被人们研究,因为猪场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性能。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母猪妊娠期喂食ω-3 LC PUFAs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胚胎存活率和仔猪初生重;哺乳期饲喂ω-3 LC PUFAs可以提高乳汁中EPA和DHA含量,改善哺乳仔猪肠道健康和断奶重。文章论述了LC PUFAs(主要是ω-3)对现代高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在生产实践中合理添加应用LC PUFAs,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浓度6-BA和NAA对费菜嫩叶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费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2 mg·L-1,丛生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6 mg·L-1,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1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1,幼苗移栽到经灭菌处理的等体积混合的草炭土、蛭石、珍珠岩基质中,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后1~2周的荷斯坦泌乳奶牛807头,其中酮病组336头(1胎样本数量134头,2胎样本数量104头,3胎样本数量98头),正常组471头(1胎样本数量262头,2胎样本数量78头,3胎样本数量131头)。统计每组牛只产后真胃移位、淘汰、配次、受胎率、产奶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产奶量数据65万条。结果显示:2胎、3胎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病率高于1胎牛;亚临床酮病牛只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是正常牛的5.2倍,死淘率是正常牛的2.3倍;亚临床酮病会导致2胎、3胎牛配次增加,首配受胎率下降13.05%~23.58%;亚临床酮病对1、2胎高峰奶量无负面影响,但会导致3胎牛高峰奶量下降0.14kg/d。本试验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会增加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及配次,并降低奶牛首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8.
泡泡树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乔木果树,其果实味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已对泡泡树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同时,对泡泡树的营养成分、繁殖技术、种植技术、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对泡泡树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当前泡泡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泡泡树的后续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戴炜  唐宇翀  喻娜  陈垚 《园艺与种苗》2021,(4):52-53,64
[目的]为丰富四川地区宿根花卉品种,从云南引进马利筋至四川地区,研究其引种栽培繁殖方法。[方法]采用扦插、播种、分根等繁殖技术,比较马利筋引种扩繁的成活率。[结果]从云南引种的马利筋能够在四川种植并进行繁殖。在秋季对马利筋进行扦插繁殖,成活率为100%;在春季对马利筋进行播种繁殖,成活率高达91%;冬末春初时,对马利筋进行分根繁殖,成活率为88%。通过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可以迅速增加马利筋的繁殖数量。[结论]研究为马利筋引种繁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其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数量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对新疆阿拉尔棉区棉蚜和棉长管蚜生长与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棉蚜和棉长管蚜成虫毒力,以3种药剂LC10和LC30处理F0代棉蚜和棉长管蚜,记录F0代及F1代蚜虫的寿命、产蚜量和发育历期等生命参数,建立种群生命表。【结果】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LC30)显著抑制了棉蚜和棉长管蚜的寿命和产蚜量,寿命分别下降27.99%~40.09%和35.65%~50.79%、28.19%~37.67%和32.76%~40.27%,产蚜量分别下降45.01%~50.17%和50.25%~52.24%、21.54%~28.24%和44.57%~54.97%,且棉长管蚜的下降幅度大于棉蚜。经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处理后,随各药剂亚致死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净增殖率、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降低或缩短,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增高。【结论】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能够显著抑制F0及F1代蚜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且3种杀虫剂对棉长管蚜的抑制作用大于棉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