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多样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文中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质量低的现状,提出3点建议:(1)把生物多样性作为评价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把抚育间伐作为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3)对森林抚育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提高我国森林质量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森林质量较低、人工林树种单一等问题。由于继续增加森林面积的潜力有限,我国发展森林资源的重点应该从面积的增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来。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森林经营实践,可以兼顾森林三大效益,平衡林业利益分配,有利于提高森林整体质量。应该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实施择伐经营和结构调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森林质量,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根据1983~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6期数据,从资源数量、结果、质量、地理分布等四方面分析研究广东省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原因。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分蓄积和林分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中幼林和用材林仍是构成森林资源的主体,但阔叶林逐渐成为优势森林类型,生态林比重明显提高;虽然林地生产力在逐渐提高,但森林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森林资源分布仍呈现北部资源多、南部资源少、东西两翼沿海较平均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生物多样化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综述了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因素,指出:1)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优于纯林;2)老龄林群落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和复杂的垂直层次结构;3)林分密度越小,越有利于林下植物的多样化;4)适度的间伐强度可显著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7.
提高广东省森林质量和功能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世清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1):1-4
文章在对广东省森林质量和功能进行基本评价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产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广东省森林质量和功能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变化及目前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研究区1985年和1999年两期遥感数据,将两期图像的矢量化图像中变动幅度较大的主要类别进行叠加,通过图像单元统计及图像叠加分析,得知各类地物在十五年间的变化情况及相应类别变化的量化归属。研究表明,十五年间采伐迹地、人工幼林变化剧烈,人类活动是造成研究区地物剧烈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选择研究区中二个干扰与经营状况不同的林场进行重点剖析,结果表明经营强度及方式的不同,对森林资源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东升林场采伐利用强度相对较小,目前仍保存有面积约占该林场1/3左右的地带性植被,过熟林面积比例较高,成熟针叶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达536.27m3hm-2,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大体相当;西林河林场因采伐强度较大,目前林分多为原始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成过熟林比例相对较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也较小。二个林场森林状况以及营林措施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森林演替具有天然、人为干预两个方面的性质,作为重点剖析对象对研究区未来森林资源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还就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当地的营林策略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图6表4参13。 相似文献
9.
10.
辽宁省森林质量和森林功能提高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宁省森林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