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篇 |
完全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8篇 |
出版年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云南山区林农结合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云南山区农村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现实,面向山区农业的两个转变及体制改革,遵照生态经济原则,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协调出发,遵循林农结合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把云南山区区划为冷湿性湿润型、温凉性湿润型、暖温性湿润型、暖温性半湿润型、暖热性湿润型、热性湿润型、热性半干旱型7种林农结合系统,分系统论述该区域的行政范围、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农林生产特点、林农结合的经营模式。经比较分析,归纳与发掘出80种以上的云南山区林农经营模式。每个系统中都有10种以上模式。即反映山区自然的特点,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邗江低湿江滩地林农复合构建模式早期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渔业乡低湿江滩地构建的4类16种林农复合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意大利杨与菊苣、意大利杨与荩草、意大利杨与苏丹草、意大利杨与银杏苗、意大利杨与棕榈、意大利杨与莲、水杉与药用蚂蝗、水杉与精鱼等8种复合模式是低湿江滩地开发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构建模式;围网养殖尤其是船带网箱移动养殖长江水特产品是江滩水面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特色模式。认为滩地开发应在巩固“八五”绿化滩地,营建抑螺防病林成果的基础上,引进新树种,新种植、养殖优良生物品种,用新技术进行优化配置,以优化现有湿地森林结构,创立体现沿江湿地林渔特色的“多物种、多功能、多效益”人工林系统,建设观光林网,观光渔业,滨江湿地森林生态旅游村,进一步促进江滩湿地资源深度开发及沿江农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5.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评价,功能评价,效益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公有制林业主体融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不同层次的个体林业,设计了民间融资、"报账制"式银行信贷等方式以求解决个体林农融资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杨树和作物间作与单作经济效益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和动态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对杨农复合经营与单农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苏北平原农区发展杨农复合经营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是非常适宜的,杨农复合经营系统10年净收益现值达10.36万元/hm^2以上,净现值率达2.86,为单农种植的2-3倍,且先期投入小,资金利用率高,每投入100元可以取得386.1元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对水淹环境的适应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李家洲林场长江外滩杨树林分为代表,研究了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对水淹环境的反应,其主要结论是:1.幼林成活与淹水状况和林木本身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成活率与淹水时间呈负相关,与林木直径呈正相关,回归模型为y=100.7033+3.6586X_1-0.4547X_2-3.4106Xa;2.淹水对幼林生长有明显影响,淹水40天以后每增加10天,生长量平均下降10%,淹水对3年生以上的林分影响不大;3.100天以内的淹水时间越长,钉螺分布密度越大,林地钉螺主要是受江水携螺情况的影响,汛期过后,钉螺分布密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