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43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6篇
  166篇
综合类   45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冬闲田数量多、利用率低的现象,充分利用冬闲田种草养畜,不仅可以解决牲畜季节性青绿粗饲料缺乏问题,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年生黑麦草由于适生范围广,鲜草产量高,营养丰富且柔嫩多汁,适口性好,家畜家禽喜欢采食,深受农户青睐,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越年生优质牧草,近年来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一年生黑麦草生物性状、营养特性、冬闲田的丰产栽培技术、青贮技术以及在各类畜禽的饲喂研究角度进行综述,并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旨在为一年生黑麦草在畜牧业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贵阳市小车河沿河河谷慢行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选取能够较好地反映慢行空间景观特征与景观效果的20处景观样点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基于心理物理模式的美景度评价法计算景观样点的美景度值,再通过景观要素分解量化得到景观要素评值,运用回归分析建立慢行空间美景度评价模型,进而对慢行空间美景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形态优美、具有强烈亲水特性的慢行空间评分较高,与周围环境融合度欠佳的慢行空间评分较低;影响慢行空间美景度最显著的3项景观要素为整体和谐度、水景比例、园路形式感,其中以园路形式感对慢行空间美景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石漠化区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明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选取3种治理措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坡改梯,并以撂荒地为对照,通过长期定点监测,探索了治理措施与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治理措施和治理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坡改梯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质量指数亦得到显著的改善。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总体上优于坡改梯。此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能够明显优化土壤碳氮比例。但是这两种措施中土壤碳磷比(C/P)相对较高,且土壤碳磷比(C/P)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这反映出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土壤面临土壤磷素缺乏的风险。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中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措施可能会因土壤磷素缺乏导致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石漠化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干预以实现石漠化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发掘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利的优良微生物资源,并筛选适合叶表微生物的收集方法,以马尾松针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悬摇法和超声波法收集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MUSCLE和Qiime软件研究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马尾松针叶表面定殖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真菌(菌丝及孢子)和细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物种丰富,包含细菌运算分类单位(OTUs)490个,真菌OTUs 1273个。马尾松叶表细菌以未分类的蓝细菌属(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36.53%)、未分类的拜叶林克氏菌属(unidentified_Beijerinckia)(28.60%)、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35%)为优势属;叶表真菌以枝孢属(Cladosporium)(2.45%)、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0.92%)、无头孢菌属(Capnobotryella)(0.91%)为优势属。针对叶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悬摇法和超声波法均有较高的物种检出度;在叶表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超声波法优于悬摇法,但超声波法样品间数据变异性较大,测定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与涵养水源功能,选择了保护区6种典型的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和草坡)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能力和土壤渗透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植被类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密度为0.97 1.55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35.73%~69.25%,最大持水量为357.32~692.45g/kg。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能力有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P_i~2=0.468)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最好,其次是竹林(∑P_i~2=0.784)、针阔混交林(∑P_i~2=0.914)、针叶林(∑P_i~2=0.984)、灌木林(∑P_i~2=1.005),没有植被覆盖的草坡(∑P_i~2=1.431)上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土壤通报》2019,(5):1053-1061
探讨喀斯特地区不同岩石裸露率等级强度下坡度与土层厚度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揭示喀斯特地区坡度、土层厚度与岩石裸露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喀斯特后寨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数学角度对不同岩石裸露率等级地区坡度-土层厚度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求出在不同主成分影响作用下,坡度、土层厚度这两个影响因子的权重,使坡度、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可突破量纲的限制直接进行运算,并最终拟合出方程,得到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土层厚度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流域内,石漠化等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坡度为15°~25°,土层厚度为40 cm左右的地区。(2)喀斯特小流域内,岩石裸露程度与坡度-土层厚度的耦合系数值呈正比,即岩石裸露率越大的地区,坡度-土层厚度耦合系数值越大。(3)喀斯特小流域内,坡度、土层厚度和岩石裸露率的关系较为复杂,在0~15°和25°以上地区随坡度增大,土层厚度减小、岩石裸露率增大。15°~25°地区随坡度增大,土层厚度增大、岩石裸露率减小。  相似文献   
7.
8.
蔡娅娅  谭伟 《农业工程》2019,9(3):30-38
引起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因子占据主导地位。研究探讨了贵州省近15年来植被指数长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为区域植被覆盖保护与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选择2001—2015年MODIS NDVI(1 km)及19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究贵州省近15年来植被覆盖NDVI在年、月尺度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贵州西北至东南地区多年平均NDVI呈低中高分布格局,p<0.01上的生长速率为0.051/(10 a),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从西北到南方向呈现出低-中-高的特征,其易发生干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的西北地区,干旱在区域内的空间差异较大,黔西北、黔西南地区为易旱集中区;年均NDVI与年均SPEI、年均气温和年均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表示NDVI与其响应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SPEI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在p<0.01上呈显著性的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5以上,相关程度较高;1—6月大致(p<0.01显著)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7—9月和11月表现为除9月(p<0.01显著)外均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油茶作为贵州重点绿色扶贫产业,在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山区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乡村振兴等多个重大项目中实施推进。阐述了油茶产业概况及综合利用现状,并对油茶所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贵州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贵州久安生态茶园内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叶凋落物以及茶树(Camellia sinensis)修剪物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单一凋落物类型,以及9种混合凋落物类型(茶树-云南樟、茶树-马尾松、茶树-杉木、茶树-光皮桦、杉木-光皮桦、云南樟-光皮桦、云南樟-马尾松、云南樟-杉木、光皮桦-马尾松)分解速率和木质素、纤维素释放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单一凋落物类型中,阔叶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大于针叶树种;阔叶树种凋落物木质素含量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而针叶树种总体上则呈现下降趋势;凋落物纤维素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单一凋落物纤维素释放规律与混合凋落物纤维素释放一致,均为直接释放;单一凋落物木质素释放存在3种规律;混合凋落物木质素释放规律有5种。分析9种混合凋落物分解特征,44.4%的混合凋落物混合分解表现为加和效应,11.2%的混合分解表现为拮抗效应,44.4%的混合分解表现为协同效应;22.2%的混合凋落物木质素的释放表现为促进释放,55.6%的混合凋落物木质素释放表现为促进富集;22.2%的混合凋落物纤维素释放表现为促进释放;11.1%的混合凋落物纤维素释放表现为促进富集。研究结果可为维持茶园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