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竹类资源在我国石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漠化问题是岩溶地区首要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石漠化土地具有双层水文结构、缺土少水、富钙(镁)、偏碱性的特性,物种选择受限;而岩溶地区竹类种质资源丰富,其生态与经济效益俱佳,是实现治"石"与致富的有效物种,推广意义重大。文中介绍了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和生态特征、我国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及主要特性,分析了竹类在石漠化防治中的可行性,阐述了石漠化治理中竹类品种选择要求以及石漠化治理中主要丛生竹品种和主要特性,并提出石漠化治理中竹类栽培与抚育管理的关键技术与要点,以期为我国在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加强竹类资源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思路研究》课题,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我国的石漠化问题、继续推进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性质、指导思想、科学方法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新认识,并将新认识运用到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中,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的编制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提出了岩溶、石漠化与石漠公园的概念及其关系,阐述了我国石漠公园的建设背景及意义,并从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保护、游憩休闲、科学研究、科普宣教、社会公益性等6个方面分析了石漠公园的主要特征,对石漠公园体系建设、组织管理、投融资与运营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及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石漠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分析(待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并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我国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状况监测,涉及463个县(市、区)、6 033个乡(镇),区划图班230多万个。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区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 200.2万hm2,为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6.5%;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 331.8万hm2,为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9.4%。石漠化状况普遍改善,石漠化程度明显减轻,生态状况呈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旱地分布状况,从坡度、基岩裸露度、土层厚度及水土流失状况对石漠化旱地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同时,结合三期石漠化监测结果,分析了石漠化旱地面积、程度、演变趋势及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状况与特点,依据国家生态工程及石漠化防治的实际需求,针对性提出了石漠化旱地保护利用对策,为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岩溶地区生态特征与石漠化危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石漠化分布的自然地理区域与生态区位,剖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发生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区域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互关系,论述了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生态特征,并从区域生存空间、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其主要危害状况,并提出应继续加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7.
土地石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不断吞噬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历年来进行的各种生态治理,在一定程度控制了石漠化的扩展趋势,良性生态正在恢复和重建之中;由于石漠化问题综合了岩溶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且涉及到8省(自治区、直辖市)460多个县(市、区),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石漠化防治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石漠化防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科学提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减轻生态压力、预防预警和防治保障的对策与措施,为科学地开展石漠化防治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9.
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与防治进程的需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贯彻生态建设基本国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石漠化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生存需求等入手,分析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从国家政策、国家规划、国家财力、治理条件、治理技术与经验、群众基础等方面探讨了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