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6篇
综合类   7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木材考古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重视,使得木材遗存能够被鉴定,从而为我们认识古代树木的利用及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本文结合考古发现、古文献、典籍、现代文献等有关泡桐的记载,详细地阐述了泡桐的利用和文化内涵。泡桐文化的研究对现今泡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传播其丰富的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旭 《农业考古》2020,(1):7-15
本文对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11组古代人群的龋病状况做了统计与分析,在与我国北方地区16组古代人骨材料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其生业模式与龋患的关系。龋病的罹患情况是反映人群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有效指标,龋病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农业出现相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不同生业模式人群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取量的多寡决定了其龋齿发病率的高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人群龋齿发病率最高,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进一步增加;以畜牧或渔猎采集经济为生的古代人群龋病发病率较低;农牧兼营的混合经济人群龋齿发病率居中,并且因农业经济所占比重的不同,其变异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3.
评《农业的出现》一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耀利美国著名考古学家布鲁斯·史密斯(Brucesmith)编著的《农业的出现》一书,已于1995年由美国科学图书馆出版了。该书问世后,得到学术界高度的重视和评价,确实是一本值得向我国读者推荐的好书。《农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石器时代谷物加工方法演变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石器时代是原始氏族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如何,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不清楚的。地处黄河中游平原的河南裴李岗与河北磁山遗址的发现,迅速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极大地关注。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发现,对探讨我国农业的起源和畜牧业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我国农业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因此,对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在楼兰城设西域长史,同时在楼兰城及其附近地区进行屯田。关于屯田问题不见于史籍,现据在楼兰城发现的汉文文书略作概述。魏晋时期在楼兰屯田地区的分布情况,文书所载不甚清楚,仅有以下数条资料可供参考: 1 □将城内田明日之后便当斫地下种□……(《斯文海定楼兰所获缣素简牍遗文抄》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五卷第四号,简牍之部,简四十四;该文另一部分称缣素之部}以下简称斯·简……;斯·缣……)。  相似文献   
6.
王小庆 《农业考古》2005,(1):176-178
石器使用方法及功能的复原是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能为我们认识、了解远古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特别是经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提供一较为准确的资料。而石器使用痕迹观察分析的研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一直为考古学家们所关注。它的理论依据是石器在使用时,其使用部位因力学作用而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物理变化会在石器表现会留下各种不同程度的破损、磨耗、光泽等使用痕迹。  相似文献   
7.
岱海游乐场孔孢粉分析及其2500年来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岱海游乐场钻孔剖面沉积物孢粉的定性、半定量分析,并结合岩性、岩相变化,初步恢复了该地区2500年来古植被、古气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岱海湖盆自2500年来植被类型有典型草原—灌丛草原—森林草原—灌丛草原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较暖湿—较暖干—较冷干—较冷湿—较冷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砦遗址是一处位于河南新密市,双洎河上游的高等级聚落。该遗址主体从龙山末期至新砦期,延续二百余年。本次对新砦遗址开展的系统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稻、小麦、大豆五种农作物,以及其他可鉴定的植物种子:包括狗尾草、胡枝子、草木樨、糙叶黄芪、藜、马唐、紫苏、水莎草、萤藺、菊科、荆条、铁苋菜等等。新砦遗址出土的农作物中,粟、黍和水稻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都很高,而又以粟为最,这种农作物组合体现了新砦遗址所在地区的稻旱混合农业经济模式。大豆的出现与其在龙山时期及之后的普遍种植情况相符合,而小麦即便已经传入新砦遗址,但显然还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新砦遗址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五谷丰登"局面初步出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粱的栽培始于何时,这个问题目前尚未解决。本文就考古发现材料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试作探索。一、考古发现的情况一九七五年春天,陕西省成阳市马泉公社大泉大队社员打窑洞时发现汉墓一座。咸阳博物馆派人进行了清理,在墓道中发现十一个陶瓮,瓮内装满了粮食。粮食经鉴定有谷子、糜子、大麦、荞麦、青稞和高粱。详情见表一。这些陶瓮置于墓道之中,两头以砖封堵,墓道底部为夯实五花土,其上又以砖铺地,墓道两壁和顶部为生土,密封条件较好;加之该墓位于咸阳北塬,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质干燥。故这些粮食虽然籽实内部已空,但是外壳却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史前农业经济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考古遗址中反映经济形态的实物资料之一——植物遗存也会愈来愈具有研究的价值。这些体积甚小的遗物在一般发掘工作中很容易被人忽视,而且仅凭肉眼也的确很难辨识。另外,如果想全面研究一个遗址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不能仅对一两个灰坑,几个窖穴中的灰土作“抽样式”的发掘与研究,也不能仅对遗址的某一层位作试点分析,而是要大面积地全面对遗址进行揭露和尽可能多地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