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2002年开始,江苏省对生态公益林实行了政府补偿,并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过于统一、补偿方式单一等不足。分析了江苏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现状,并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补偿机制、与市场结合实施多渠道多元化补偿方式、分类别分等级补偿以及不断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池杉造林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一反传统的静态分析方法,介绍了林业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动态方法。并对江苏省宝应湖农场池杉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主伐年龄时,每公顷的财务净现值(确定收益率为12%)为50829.96元,远远大于造林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7%,是社会基准收益率的1.89倍,获利能力很强。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木材产量、木材价格分别降低10%,经营成本提高10%的情况下,其内部收益率仍高达21%,远大于社会基准收益率,说明项目经营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3.
早在1983年我省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开展育林基金的征收工作,1994年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财政厅根据国家经济委员会、林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整顿和调整南方集体林区木材负担问题的通知》(经重犤1988犦122号)文件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省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将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进行规范,通过全省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育林基金的征收管理进入良性循环,回顾过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查堵探索阶段(1984年~1995年)这一阶段也是育林基金征收的初级阶段。没有经验,只有摸索,加之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源头征收育林基金很少,征收育林基金的主要工作是依靠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在路上拦截木材运输车辆进行收取,特别是1988年~1994年,各县成立了木材检查站,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只是补征育林基金,各县木材检查站成为征收育林基金的主力军。二、源头征收与查堵并重阶段(1996年~1999年)这一阶段育林基金征收的渠道得到拓宽,限额采伐制度得到较好的执行,林业执法队伍逐步得到完善。特别是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依据《森林法》批准设立了35个木材检查站后,我...  相似文献   
4.
以当前生态公益林的多种补偿理论为基础,结合林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基本思路,即以生态公益林经营成本为补偿基础,其次考虑收益损失补偿,最后考虑生态产品及服务价值补偿;同时,结合江苏省生态公益林现状,测算得出基础补偿标准约为677(不含地租)~1 127元/hm2(含地租),全额补偿费用约为1 577(不含地租)~2 027元/hm2(平均地租)。最高补偿标准需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及补偿意愿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5%,居第24位,人多地少,培育森林资源的空间有限。据2000年全省森林资源调查,全省有林地面积达7333.33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40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0.5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仅一分林地,保护森林资源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林业法律、法规的深入宣传,人们对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越来越强,基本上杜绝了以罚代刑案件的发生,但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已够刑事立案标准,适用林业行政处罚的盗伐、滥伐林木案件时如何处理,如何正确地协调林业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关系,这个问题仍须重视。目前全省对此类案件存在两种做法:一种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将案件移交给地方司法机关的同时,依据《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进行林业行政处罚;另一种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林业行政案件只要够刑事立案标准(即滥伐林木以10至20立方米或者幼树500至10…  相似文献   
7.
既有研究详尽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多数研究者发现,信贷约束导致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不当,降低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阻碍收入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信贷约束会促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从而增加非农收入。现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林权抵押贷款信贷约束与农户收入的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但是仍存在忽略农户收入的不同构成、信贷约束测度存在缺陷和忽略内生性等问题。因此,未来研究应该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第一,分别探讨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各组成部分的影响机制;第二,改进信贷约束测度方法,并关注由于互为因果以及遗漏变量而产生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