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6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山林线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交错带,由于其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成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对林线的研究起步较晚,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定量研究更少。文中讨论林线的概念和界定方法,综述林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国内研究进展,总结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土壤形成特点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健飞 《土壤通报》2000,31(3):97-101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 6个代表性剖面 ,研究了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检索了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随海拔由低到高 ,依次为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等亚纲 ;并与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USST)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WRB)等不同分类系统中的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参比  相似文献   
3.
农田生物质能集约利用空间优化决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农田生物质能源集约利用,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农田生物质能空间分布的分散性、不连续性,所以对生物能源数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集约利用空间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是生物质能源从研发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该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NPP(净初级生产力)模型获得可用农田生物质能生物量和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尺度的泰森多边形作为生物能源的初级筹集范围,应用遗传算法对生物质能集约利用的空间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快速求解。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GIS模型结合对解决面域供应和点域需求问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为生物质能集约利用提供有效的空间优化方法;尺度效应对模型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当以10 km为邻近阈值建立泰森多边形作为初级筹集区域时,适宜度达到最大。该研究可为生物质能集约利用空间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变性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福建沿海低丘、台地玄武岩风化物上发育一种暗色粘质土壤,历史上归属于砖红壤性红壤。本研究证明,它明显区别于砖红壤性红壤,主要表现于:风化--淋溶作用和脱硅富铝化作用较弱,通体暗色,层次分异不明显,粘粒含量高,粘土矿物以蒙脱石占优势,有明显膨胀收缩性,干季出现一定深度的开裂,阳离子交换量大,盐基饱和度和pH值较高。据此,这种土壤有必要从砖红壤性红壤中划分出来。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本土壤定名为细质、蒙脱石型、高热、典型艳色湿润变性土。可以认为,变性土在我国也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5.
闽台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因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韦素琼  陈健飞 《土壤》2004,36(5):506-51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0 ~ 200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耕地变化共同呈现出先增后减、时有波动、总体减少的特点,但福建耕地变动较大的时序后移,而台湾耕地减少的总趋势较缓。闽台人均耕地变化速率相当,但每一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数量差距甚大。在对闽台耕地变化直接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耕地变化间接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灾毁和开荒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因子;人口增加及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的发展共同构成闽台耕地变化的第一、二间接驱动因子;农副产品的对外贸易量对台湾耕地的影响强于福建。最后文章分析了闽台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政策与土地管理法规对耕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福建赤红壤旱地与红土壤旱地水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释放80%的有效水时赤红壤旱地的t值(当释放的土壤有效水占有效水库容的比率为80%时的土壤水吸力值)较小,表明赤红壤旱地持水性较红壤旱地更差,植物更容易受到干旱的协迫。赤红壤旱地贮水库容比红壤旱地少,赤红壤旱地的比水容量达到10^-2数量级(难效水)在-19kPa~-30kPa就开始出现,而红壤旱地出现在-30kPa以下,表明赤红壤旱地的失水速度愉,保水供水性能弱于红壤旱地。最后,讨论了影响旱地土壤水分性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斌  陈健飞  朱鹤健  郭成达 《土壤》2004,36(5):532-537
本文叙述了闽南低丘台地上赤红壤水问题及其有效管理。指出了该区年降雨量虽然丰沛,但仍小于年蒸发量,季节性干旱和土壤高温非常严重,成为影响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而赤红壤的总库容、贮水库容和有效水库容都较小,进一步促进了旱情的发展,在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形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赤红壤旱地水分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其上作物易遭受干旱的胁迫。完善灌溉设施,有计划发展喷灌、滴灌以及进行地表覆盖,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土壤分类参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健飞 《土壤》1999,31(3):149-154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鉴定了武夷山垂直带中6个代表性剖面的诊断层,诊断特性和系统分类名称,并与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及世界上土壤资源参比基础等不同分类系统中的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对比研究,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我国东南部山地丘陵区的应用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9.
福建主要山地土壤分类参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山地土壤在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该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美国土壤系统分类(USST)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分类参比,同时阐明基于不同土壤分类制的福建主要山地土壤基本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城镇用地扩展的区域差异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是反映某种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的模型之一。计算了“九五”期间福建省各县市城镇建设用地的相对变化率和相对变化面积百分比,并用GIS软件作出这两个模型计算值的区域差异图。结果表明,福建省“九五”期间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表现为沿海地区相对速率慢但扩展规模较大,内陆山区则相对速率快但扩展规模较小。认为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公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基数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笔者提出的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面积百分比公式可弥补前者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