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梨和苹果腐烂病菌不同培养表型菌株的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pathogenicity of three strains (F-SD-8, F-BJ-2c-2 and F-HN-2a-1) of Valsa mali var. pyri causing pear canker and one strain (F-SX-A6) of V. mali var. mali causing apple canker in China were comparatively tested by wound inoculation on in vitro twigs of pear, apple and some other woody plants, and in vivo twigs of pear. Significant pathogenicity differentiation was detected in V. mali var. pyri. Generally strains F-SD-8 and F-BJ-2c-2 were highly pathogenic on pear although their cultur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d greatly. The strain F-SX-A6 was more aggressive on apple than on pear, and the strain F-HN-2a-1 showed significant lower pathogenicity on ten pear cultivars and other seven species of woody plants.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wo variants of V. mali had host preference and were also aggressive to crabapple, apricot, and peach besides apple and pear. Meanwhile, strains F-SD-8 and F-BJ-2c-2 could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pycnidia on in vivo twigs of pear, which was not observed on in vivo twigs inoculated with F-HN-2a-1 and F-SX-A6.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明确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集重庆市渝中区、北碚区和涪陵区的樟树溃疡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对不同菌落形态代表菌株的rDNA-ITS、β-tubulin和EF1-α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从重庆不同地区采集的樟树溃疡病样品中共分离得到48份菌株,单菌丝纯化后得到68株纯化菌株,根据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及分生孢子特征,将其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代表菌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3类菌株分别为葡萄座腔菌属中的Botryosphaeria 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均能使樟树枝条产生黑色坏死病斑,且B.parva菌株的致病性最强,B.rhodina菌株的致病性次之,B.dothidea菌株的致病性最弱。[结论]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为B.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其中B.rhodina和B.parva为引起樟树溃疡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梨种质资源对腐烂病抗性的室内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枝条分生孢子悬浮液和菌丝块接种测定了11 种梨种质资源共211 份材料对腐烂病 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质资源对病菌的侵入和扩展的抵抗均存在差异,抗侵入的占17.5%,抗扩展的 占35.1%;同一种质资源对病菌侵入与扩展的抵抗之间也有差异,对病菌侵入和扩展抵抗一致的占30.3%, 不一致的占69.7%;所有供试材料中对病菌侵入和扩展均为高抗(HR/HR)的占1.4%,抗病(R/R)的占 4.7%,中等(M/M)的占12.3%,感病(S/S)的占10.9%,高感(HS/HS)的占0.9%;通过综合抗性评 价发现,‘大香水’、‘杜梨’、‘江岛’、‘康德’、‘龙泉酥’、‘苹果梨’、‘山梨’、‘云红1 号’、‘早玉’和 ‘长十郎’为抗病(R/R)材料,‘新高’、‘武豆9 号’和‘荆杜3 号’为高抗(HR/HR)材料,‘新星’ 和‘新黄’为高感(HS/HS)材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分离株;观察在PDA、25℃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落形态以及产孢体形态,并对其在梨枝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徒手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态;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梨腐烂病菌在‘翠冠’梨离体枝条上的致病力。对部分菌株rDNA-ITS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用MEGA 4.1和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梨腐烂病菌各分离株在PDA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菌落类型,不同梨腐烂病菌分离株在PDA上产生多种类型的产孢体,不同梨腐烂病菌菌株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我国梨腐烂病菌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98%~100%,与苹果腐烂病菌分别聚在同一亚组的两个分支。【结论】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存在不同的菌落类型,其rDNA-ITS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均为V.mali var.pyri。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材料的建设、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应用型本科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为满足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该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相关特征及当前教学现状,并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变考核方式等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重庆市丰都县23份龙眼古树资源的13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3份龙眼古树资源的果肉厚度、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3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含量则与维生素C含量和总抗氧化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大类:第Ⅰ类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抗氧化活力、多酚和总糖含量高;第Ⅱ类果实品质较差;第Ⅲ类单果重大、果实纵横径大、果肉厚、可食率高。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筛选出了A1037、B1102、B1094、B1095、B1093、A1021、B1098、B1092和B1100共9份果实品质优良的资源,可作为龙眼新品种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市丰都县23份龙眼古树资源的13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3份龙眼古树资源的果肉厚度、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3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含量则与维生素C含量和总抗氧化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大类:第Ⅰ类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抗氧化活力、多酚和总糖含量高;第Ⅱ类果实品质较差;第Ⅲ类单果重大、果实纵横径大、果肉厚、可食率高。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筛选出了A1037、B1102、B1094、B1095、B1093、A1021、B1098、B1092和B1100共9份果实品质优良的资源,可作为龙眼新品种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