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林业   17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温处理对漆蜡皂化值的影响情况,设处理温度分别为100、110、120、130、140和150℃,处理时间长度分别为1、2、3、4和5 h,就不同温度条件和处理时间对漆蜡碘值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00℃的温度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的漆蜡碘值整体低于其他几组温度处理的,其变化范围为62.4~70.2 mg·g-1;当温度为150℃时,不同处理时间的漆蜡碘值比其他几组温度处理的整体上相对要高些,其变化范围为76.0~85.8 mg·g-1;不同温度处理的漆蜡碘值存在差异,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温度为100℃与其他5组处理温度(110、120、130、140和150℃)对漆蜡碘值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10与120℃、130和150℃各组处理对漆蜡碘值的影响差异显著;120、130、140和150℃的温度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对漆蜡碘值的影响均存在差异,但相互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优质杉木资源的选择、培育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以亚热带地区30年林分的183个杉木种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生长量指标等基础数据,采用性状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其中生长比较优良的地理种源和本地种源的木蕊,并进行年轮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生长比较优良的45个地理种源和2个本地种源。(2)通过对杉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方差F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差异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龄期、幼龄期、近熟期、成熟期。(3)结合年轮宽度均值比较分析4个年龄段现实增益,杉木幼龄阶段的增益明显小于后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现实增益。在所列出的10个种源中,幼龄期的增益均值仅为9.64%,而中龄期、近熟期和成熟期的现实增益的均值则分别达到了65.59%、103.31%和96.30%。(4)比较4个年龄段年轮宽度均值,可合理地优选出后期速生型种源。其中福建三明、福建祟安、福建顺昌、福建建阳这4个产地的种源从幼龄期到成熟期属于全期速生型种源。广西融水四荣、湖南会同、贵州榕江、福建大田、福建永安5个产地的种源,在幼龄期增产能力表现优良,这5个种源和江西分宜与江西安福2个本地种源一样,都属于前期速生型种源。福建尤溪、贵州黎平、福建沙县、福建建瓯、广西三江、福建南平6个产地的种源,属于后期速生型种源。  相似文献   
3.
为给漆蜡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真空高温加热方法,研究了6种高温处理对漆蜡皂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漆蜡的皂化值存在差异,但不显著;高温140℃,处理时间为4 h时,漆蜡的皂化值最小,为162.59 mg/g;高温130℃,处理时间为3 h的条件下,漆蜡皂化值最大,为218.00 mg/g;其它几组高温处理下的漆蜡的皂化值均在162.59~218.00 mg/g之间;高温140℃处理漆蜡的皂化值整体相对于其它几组较小,变化范围为162.59~194.18 mg/g,但是整体波动较大,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值为31.59 mg/g;高温150℃处理时,漆蜡皂化值相对于100、110、120和130℃较小,整体波动较小,变化范围为185.39~197.27 mg/g,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1.88 mg/g。  相似文献   
4.
砧木和接穗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砧木、接穗与嫁接愈合、嫁接苗成活及苗木生长的关系,为提高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嫁接育苗提供技术指导。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4~#、18~#、23~#、40~#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砧木设为根段砧木、胚芽段砧木,接穗设为芽1接穗、芽2接穗、芽3接穗、芽4接穗,就不同砧木和接穗组合对嫁接愈合过程及愈合过程中嫁接苗的各项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系、不同砧木和接穗可改变嫁接苗的愈合速率,但均不改变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在其愈合过程中,胚芽段砧木的愈合速度较根段砧木快,且胚芽段砧木嫁接成活率、嫁接苗后期长势均高于根段砧木;芽2接穗的嫁接苗愈合更快、且嫁接苗成活率及后期长势均为最高,其次是芽1接穗、芽3接穗、芽4接穗。综合各项指标来看,砧木和穗条会影响嫁接苗愈合进程以及愈合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胚芽段砧木优于根段砧木,接穗最优的是芽2。  相似文献   
5.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梳理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中介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历程,综述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从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加工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加大良种选育监管力度,限制认可度低的良种推广应用;建立良种基地动态评估和奖惩机制,加大育种资金投入;整改现有采穗圃,提高良种繁育单位准入门槛;扩大优良良种使用范围,加强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分地区细化高效栽培和低产林改造技术;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和专家库,引导经营者科学经营;推进油茶全产业链机械化建设步伐,完善加工工艺;制定油茶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品牌建设与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油茶品牌认知度;组建油茶科技服务团队,完善油茶科技服务体系。期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助力我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油茶产业加速从千亿向万亿规模迈进。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离体器官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培养基上,澳洲茶树芽的增殖直接由器官诱导形成,有效地保持了其遗传的稳定性。在诱导生根前,没有潜在的根原基,说明其生根类型为诱导生根型;不定根发生形式属皮部生根类型;但生根过程中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对根原基的形成有一定刺激作用,因此,诱导出适当的愈伤组织,对澳洲茶树不定根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种不同油茶材料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木质素积累规律变化,鉴定油茶果实发育期,明确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差异形成过程以及木质素对油茶果实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和茶梨油茶(Camellia octopetala)6种不同油茶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成熟油茶果实性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木质素积累规律进行观测,结合观测结果对油茶果实发育时期进行了鉴定。【结果】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和质量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油茶果实鲜果含仁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攸县油茶(19.72%)、普通油茶长林53号(16.99%)、小果油茶(14.85%)、普通油茶长林166号(12.32%)、浙江红花油茶(6.22%)和茶梨油茶(3.32%)。油茶果实发育都经历了类似S型的3个阶段:前期果实大小和质量变化缓慢,中期发育较快,后期逐渐平稳。浙江红花油茶和攸县油茶分别是果实成熟时期最早和最晚的油茶类型。小果油茶、普通茶油和茶梨油茶果实发育周期基本一致。不同类型油茶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持续时间、形态和质量变化规律具有各自特点。油茶果皮发育经历了"增厚-延展"的过程,不同类型油茶果皮增厚与延展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油茶果皮延展的时期与果实生长发育迅速的时间吻合。果皮发育以果皮完全木质化的时期作为分界线,可以分为增厚期和延展期。种子发育分别以种子填充种皮空间、种仁成型和种皮完全木质素化为分界线,分为发育前期、种仁形成期和种子膨大期3个时期。油茶果实果皮和种皮组织(种壳)都具有木质素积累,除浙江红花油茶外,其余5种类型油茶果皮中木质素积累的方式都是从外向内,呈射线状,逐渐充满整个果皮组织中。【结论】果皮发育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油茶果皮木质化过程影响了果实发育,木质素积累越早,果皮厚度越薄,果实越小。种子的最终形态与种皮中的木质素积累情况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油茶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自2008年以来,发展油茶产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我国油茶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良种、良法的推广和应用。文中概述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历程,介绍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过程和成效,针对油茶良种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持续推进油茶良种选育、优化油茶品种选择配置、建立油茶苗木分子鉴别体系和提升良种苗木繁育应用效率4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油茶良种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具有较强的耐旱性。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油茶生长发育、生产、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的抗旱应对措施,包括抗旱育种、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茉莉酸甲酯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应用,以期为油茶育种、育苗和生产栽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给油茶林地土壤水分管理和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以6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这3个处理措施,就不同土壤水分管理措施对油茶果实、花苞、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这3种处理下,油茶果高、果径、花径、花高的生长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自然状况及干旱覆盖处理下,油茶叶片各解剖结构参数与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间均呈弱相关;在干旱胁迫处理下,油茶叶片解剖结构中的下表皮及叶片总厚度与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间均呈中度相关(0.5r0.8)。在自然状况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与油茶果径、花径、花高生长量间均呈弱相关,而与其果高生长量呈中度负相关(0.5r0.8);在干旱胁迫与干旱覆盖处理下,其花径、花高与4种深度的土壤含水率间均呈高度负相关(0.8r1.0);在干旱覆盖处理下,其果径与4种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间均呈中度负相关(0.5r0.8);在干旱胁迫处理下,其果高与4种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间均呈中度正相关(0.5r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