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竹林经营过程中,充分了解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因素,可为维持竹林地力以及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依据。文中主要从竹林造林密度、海拔、林分模式、林分起源、经营类型、生长时期等方面阐述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竹林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旨在让竹类经营者了解影响竹林土壤养分变异的因素,从而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优化土壤养分变异现状,促进竹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善竹林立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宜兴市3种不同宽度(5、8、12 m)带状采伐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基激光雷达(TLS)多站扫描获取的样地毛竹林完整点云数据,采用体元冠层分析方法对样地毛竹林有效叶面积指数进行提取,并评估有效叶面积指数的估测值对去噪和体元大小的敏感性,遴选有效叶面积指数的估测参数.结果表明:利用体元化的点云数据对3块样地的有效叶面积指数提取精度分别为86.33%、88.04%、86.22%;点云去噪后,有效叶面积指数估算的精度分别提高了16.55%、15.59%、14.57%;有效叶面积指数估测值对体元大小十分敏感,通过与实测叶面积指数对比,适合有效叶面积指数估测的体元大小为0.03 m.  相似文献   
3.
竹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指标,研究竹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随混交比(混交林中阔叶树冠幅所占比例)的变化特征,对竹阔混交林土壤状况进行评价,为竹阔混交林经营过程中阔叶树冠幅的修剪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竹阔混交林的调查,研究混交比(阔叶树冠幅与样地面积比)为0~10%、10%~20%、20%~30%、30%~40%、40%以上的竹阔混交林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混交比与土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混交比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混交比下,SMBC、SMBN、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SMBC含量在30%~40%混交比最高(357.67 mg/kg),SMBN含量在混交比为20%~30%时最高(127.00 mg/kg);混交比为20%~30%的竹阔混交林林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在混交比为10%~20%时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种混交比;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分别与SMBC、SMBN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与SMBN呈极显著相关性;SMBC与pH、全氮呈显著正相关,SMBN与土壤含水率、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林分中阔叶树混交比、土壤深度等都能对SMBC、SMBN、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可见竹阔混交林中混交比对土壤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综合分析得出混交比20%~30%的林分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状况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调查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基础,传统的调查与监测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难以满足目前的监测研究需求。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简称TLS)是一种主动遥感技术,提供一种非破坏性三维测量手段,能够获取目标对象高精度3D点云数据,自动化提取森林调查属性参数,在森林参数反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介绍了TLS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林业应用现状,讨论了TLS在森林调查中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在林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矮化方法及矮化后绿竹生长规律及光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笋为研究对象,不截梢为对照(ck),比较不同高度H1(60 cm)、H2(90 cm)、H3(120 cm)、H4(150 cm)、H5(180 cm)绿竹笋截梢对绿竹形态指标、成竹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结果  ① 竹笋截梢后绿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株高与截梢前绿竹笋高度呈线性极显著负相关(R2=0.90,P < 0.01),其中:H5处理绿竹株高由对照的539.40 cm降低至234.70 cm,较对照降低了56.49%。随着绿竹株高降低,枝下高、节数及分枝率减少,主枝长度增加。竹笋截梢后绿竹成竹率为82.14%~85.71%,成竹率未达显著差异(P>0.05)。②竹笋截梢显著提高绿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降低了叶绿素a/b。③竹笋截梢处理初始荧光(Fo)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绿竹株高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增加,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呈下降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ield)增加,在H5时达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8.63%和42.17%。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绿竹株高与总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ETR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及qNP显著正相关。  结论  绿竹笋高度H5(180 cm)时截梢处理可有效控制高度生长,矮化后光化学功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毛竹林带状采伐宽度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带状采伐毛竹林短时间内对土壤密度改变不明显,3~9 m采伐宽度显著降低毛竹林地的土壤储水力,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减少。土壤w(C)∶w(N)、w(P)∶w(K)随采伐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中小采伐宽度促进了土壤w(N)∶w(P)、w(N)∶w(K)质量分数比及土壤肥力的提高,采伐宽度过大阻碍了土壤养分的分解循环;(2)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大,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先升后降,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其中蔗糖酶最为活跃;(3)采伐宽度对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但对单个优势菌门的丰度具有显著影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及绿湾菌门,丰度占比达到85%~90%。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大,变形菌门丰度增加,酸杆菌门、绿湾菌门丰度降低,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丰度与速效养分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与土壤含水量呈较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