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采用红外辐射增温和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和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对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分析了干旱年不同处理(对照、增温+减雨、增温、减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季,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78、1.84、2.02和2.01μmol·m~(-2)·s~(-1),5 c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68.2%87.5%和51.0%66.6%。干旱期,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低于生长季,增温处理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但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结论]干旱年内,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该区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干旱期增温处理引起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限制作用削弱了气候变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
1概述我厂供水车间空分岗位的C110压缩机,是5L—40/8型立式无油润滑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主要负担我厂工业风和合成停车时的仪表控制用风。C110机由一级缸把空气压缩至0.2MPa、160℃,然后经过中间冷却器将温度降到40℃左右,再进入二级缸进行压缩升压至0.8MPa,从出口排出经后冷却器再一次冷却后外送。因中间冷却器结构不合理,常引起温度过高而自动停车,使压缩机不能正常运行,所以我们将中间冷却器的结构进行了改造设计。2原中间冷却器状况C110机采用元件冷却器,气体在管间流动(壳体),冷却水在…  相似文献   
3.
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环境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经济结构有了大的调整,由1980年农业在社会总产值中占68.9%降到1990年的46.1%,下降22.8%,1997年又降到18.7%,已经开始由农业型转向多种经营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4.
阿尔比特是俄罗斯阿尔比特科学和工业有限公司以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一种创新产品,其中含有特殊的抗逆因子聚-β-羟基于酸盐(PHB)以及全面的植物营养元素(包含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农技推广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致使很多科技成果没有应用到生产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一直处于徘徊状态。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多方调查、分析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暖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及其环境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和土壤酶活性对环境因子变异的响应,以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微生物因素在调控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增温技术和96孔-微平板法测定了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解析环境因子在调控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增温处理在生长季显著提高土壤温度1.91℃,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12.15%,微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了40.30%和61.29%;增温处理在非生长季显著提高土壤温度2.24℃,但对微生物量碳氮影响并不显著。增温处理对土壤专一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生长季除N-乙酰-葡糖苷酶外增温处理降低了土壤专一酶活性;非生长季除β-葡糖苷酶和蛋白酶外增温处理增加了土壤专一酶活性。环境因子可以解释土壤专一酶活性变异的82.5%,MBN和NH4-N极显著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二者共可以解释变异的59.0%。[结论]MBN和NH4-N是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他环境因子:土壤水热配比、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氮比、溶解性有机碳和硝态氮等是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在处理间和季节间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极端降雪对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信阳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信阳市的暴雪为契机,设置增加雪被、自然降雪、去除雪被的控制试验,利用LI-8100测定了不同厚度雪被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变化,并结合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可利用性氮含量等变化,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试验前期,增加雪被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但增加雪被处理下,试验中后期土壤温度值及整个试验阶段的土壤温度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增加雪被厚度可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21.57%,而去除雪被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雪被变化对于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可利用性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增雪处理引起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主要由试验前期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的。[结论]极端暴雪可能提高气候过渡带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但这种提高受到降雪量的影响,30 cm左右的降雪并未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如果积雪深度继续增加,土壤碳排放速率会有所增强。此外,积雪深度在不同的融雪阶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幅度不一致,降雪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积雪完全消融之前这一阶段。本结果可为建立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部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呼吸则是土壤碳库参与陆地碳循环的主要方式,其受到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综合调控。偶发性降雨会引起森林土壤湿度的瞬间增加,进而导致土壤呼吸速率的快速提高。文中介绍了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综述了降雨脉冲效应的特征和诱导机制(包括物理替代机制、微生物代谢机制、土壤养分限制机制及光化学调控机制等),分析了当前降雨脉冲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是未来开展降雨脉冲效应研究的重要方向,探究森林土壤呼吸不同组分对降雨脉冲的响应差异与机制也是潜在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人工林在调控全球的碳收支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样地调查和异速生长方程估算法,于信阳南湾实验林场选取不同林龄的麻栎、马尾松和杉木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上生物量,以探明该地区不同人工林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麻栎人工林生物量随林龄呈递增趋势,在40 a后仍保持较强生长潜力,并超过马尾松和杉木林。然而,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40~50 a和20~30 a时达到峰值。因此,杉木林在短期内,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相对较高的固碳优势,若从长远考虑,麻栎林则具有更高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