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11篇
  141篇
综合类   747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439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采食前后瘤胃中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的变化及其吸收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试验选用3头体重(720±30)kg且装有瘘管的健康荷斯坦牛(动物伦理审查编号为SXAU-EAW-2019-C002013),采食精粗比为40:60的日粮(10kg),试验预试期10d,于第11天饲喂前开始取样,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奶牛采食前(0 h)和采食后(1、2、3、4、5、6、7、8 h)瘤胃液中SCFA浓度;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瘤胃上皮组织中与SCFA吸收相关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在采食后1 h奶牛瘤胃中SCFA浓度最高(P<0.05);在采食后一段时间内(2~5h)与SCFA吸收相关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AE2、MCT1基因表达量均在5 h最高,PAT1、NHE3基因表达量均在4 h最高,MCT4基因表达量在4、5、6h均较高,NHE1基因表达量在2h达到最高;AE2、MCT1、MCT4、NHE1基因表达量与SCFA浓度负相关或正相关(P<0.05),AE2、MCT1、MCT4基因表达量与瘤胃内pH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初步揭示,在采食后一定时间内,瘤胃中与SCFA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受SCFA浓度和pH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3.
4.
研究对长春某动物医院的一例病犬进行病史调查、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化检查和X光等检查,该患犬符合乳腺肿瘤的基本特征。医生根据肿块位置确定手术方案,切除右侧全部乳腺,预后管理使患犬康复,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棕榈脂肪粉(PFP)对泌乳牛产奶性能、消化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642±11.6)kg、胎次(2.1±0.98)、产奶天数(103±8.2)d和平均日产奶量(37.3±2.8)kg的荷斯坦泌乳牛,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占日粮干物质1%、2%和3%的PFP。饲养试验期111 d,包括21 d预试期和90 d正试期。结果表明:3%PFP组产奶量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3%PFP组和2%PFP组的4%标准乳产量和饲料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乳脂率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3%PFP组C16与C17~22脂肪酸产量最高,其次为2%PFP组,再次为1%PFP组,最低为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PFP添加组脂肪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瘤胃pH低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PFP添加组丙酸摩尔比高于对照组、乙酸/丙酸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添加2%~3%PFP可提高养分消化率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量,进而改善了泌乳牛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宠物的老龄化使肿瘤病的发病率普遍提高。一项对2000例死亡病例进行剖检以确定死亡原因的报告中提到,10岁及以上的犬,45%的犬死于肿瘤。2004年,美国的犬的数量有7400万头,猫的数量有9000万头,而每年因肿瘤而死的猫至少有400万头,犬至少有400万头。肿瘤多种多样,可以被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对较高,和正常组织相近似,良性肿瘤一般膨胀性生长,且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往往没有生命危险。而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对于推进农业农村服务体系现代化、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实体经济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产物,不仅有效破解农产品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结构性问题,还助推地区农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但是由于西北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当地农民对电子商务了解不足,极大地制约了西北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因此,从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电商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农村物流网络等具体问题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为提升我国西北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甘肃省种植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能值理论研究了2007-2017年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甘肃省种植业系统总能值投入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为5.48×10~(22) sej;种植业系统总能值产出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14年达到峰值,为2.55×10~(22) sej。与全国种植业系统相比,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承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年均值偏低,分别为0.71、1.54、1.50和0.48。由此可见,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缺乏活力,发展潜力较低,属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型经济系统。因此,甘肃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促进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入侵植物在入侵地的种间相互作用,用2种菊科入侵植物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进行种间化感作用研究。采用2种植物的浸提液互相作用于对方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结果发现,二者的浸提液对对方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在高浓度(50 000 mg/L)时均表现出较强的相互抑制作用,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幼苗株高生长、根长生长、生物量积累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1.49%、8.41%、43.24%、69.12%和95.17%、36.27%、85.68%、82.09%。这种相互抑制作用可能对其混生区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产生影响。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植物的浸提液进行成分分析,筛选相对含量较高的邻苯二酚和2,3-丁二醇2种化学成分进行化感作用潜力验证研究,发现低浓度(0.001 mol/L)的邻苯二酚即能明显抑制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株高生长、根长生长、生物量积累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9.42%、82.67%、50.88%和41.74%、81.53%、54.23%。邻苯二酚浓度略有增高(0.005 mol/L)时,二者的种子完全不能萌发。2,3-丁二醇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010 mol/L时,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幼苗株高生长、根长生长、生物量积累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3.43%、51.09%、14.90%、72.37%和81.48%、17.39%、43.76%、71.52%。邻苯二酚和2,3-丁二醇均能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推测这2种化学物质可能为这2种入侵植物化感物质的主要组分,可为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此外三叶鬼针草根部在甲醇溶剂的萃取中2,3-丁二醇的相对含量达到了60.45%,可考虑用于2,3-丁二醇的生物防治制品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消光系数(k)是模拟树冠光分布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见的获得k值的方法,筛选最优方法,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内光合有效辐射(PAR)进行动态估计。方法(1)将实测的PAR数据按3∶1划分为拟合数据和检验数据,利用拟合数据构建k值预估模型(方法I)。(2)用拟合数据,采用人为设定不同梯度的k值估计树冠PAR,筛选最优的k值(方法II)。(3)基于叶倾角数据,采用2种不同的平均叶倾角公式(方法III-1、方法III-2),对k值进行计算。将检验数据作为独立样本对以上3种方法估计的PAR进行独立性检验。通过对比以上3种方法对树冠内PAR的估计效果,选择最优的k值计算方法,结合气象数据对PAR进行动态估计。结果根据实测PAR数据计算的树冠各轮层k值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在0.1 ~ 1.5之间,且与相对着枝深度(RDINC)呈明显的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同时太阳高度角(Sa)、累积叶面积最大值(MCLA)、叶面积密度(NAD)和树冠表面积(CS)对k值的垂直变化也有明显影响。因此方法I将指数函数作为基础模型,以RDINC、Sa、CLA、NAD和CS为自变量建立了k值估计模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R2 = 0.736,RMSE = 0.124)。方法II中,当k取0.32时对PAR的估计效果最好。利用方法III计算的各轮层消光系数差异较小,总体在0.3 ~ 0.7之间。采用独立样本检验以上3种方法对PAR估计的效果,结果表明方法I对PAR的估计效果较好(平均误差ME = 2.88,平均误差绝对值MAE = 117.4,预估精度P = 91.53%),方法II对PAR的估计效果次之(ME = ? 7.2,MAE = 217.5,P = 88.12%),方法III对PAR最差(方法III-1中 ME = 121.4,MAE = 210.1,P = 55.85%;方法III-2中 ME = 226.4,MAE = 259.0,P = 42.93%)。结论k值在不同林木、不同轮层及不同的太阳高度情况下并不是一个固定值。本研究建立的k估计模型充分考虑了以上3个重要变量,符合客观实际,且对估计长白落叶松树冠PAR有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为人工长白落叶松树冠内不同位置净光合速率的模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