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微波辅助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山楂落叶为原料,70%乙醇为溶剂,芦丁为对照品,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为:山楂叶1 g,粒度0.212~0.55 mm,微波辐射功率210 W,辐射时间15 m in,料液比(g∶mL)1∶10,75℃回流提取0.5 h,重复提取4次,山楂叶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8.38%(以芦丁计),实验的变异系数为1.14%,实验重复性很好。微波辅助提取与传统工艺比较,总黄酮得率提高了1.13个百分点,表明微波辐射有利于山楂叶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3.
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提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介绍目前在山楂叶中检测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及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竹叶叶绿素铁钠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竹材加工的废弃物制取纯天然水溶性绿色素--叶绿素铁钠,并对制备该色素的两个主要工序--皂化、铁代的最优条件及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用5 %NaOH溶液,在70 ℃加热60 min为叶绿素皂化的最佳条件,然后将皂化溶液的pH值调为3.0,水浴温度为60 ℃,铁代处理60 min时铁代反应最完全.所制得的叶绿素铁钠在pH值为3.0~6.0稳定性较好,对室内光、热、还原剂均有较好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以竹叶为原料制取的叶绿素铁钠确为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绿色素.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镍桦木单板的镀层成分分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桦木单板表面化学镀镍,可以得到连续、均匀的镀层,从而制得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电磁屏蔽功能的木材-金属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看似光滑的桦木单板表面是很粗糙的,经化学镀后桦木表面金属感极强,但基本构造没有明显改变。利用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镀层中主要成分为镍,磷含量很低。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镀层为多晶结构。此木材-金属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在9kHz~1.5GHz的频率范围内可达到60dB,导电性和导热性能较素材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无电解电镀法制备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木材-金属复合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无电解电镀的方法制备了导电且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木材-金属复合材料.探讨了镀液用量、施镀时间和施镀温度对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同时利用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分析(SEM)方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施镀温度下得到的各镀层的磷含量、微结构和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在镀液使用量为500mL,施镀时间为30min和施镀温度为62℃的最优条件下,所得镀层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效果最佳.而且发现,随着施镀温度的提高,镀层中磷含量缓慢增加.XRD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所得各镀层的结构均为多晶结构,通过SEM分析,镀层均匀、连续且具有金属光泽,说明在pH值一定的条件下,施镀温度对镀层结构和表面相貌的影响很小.图7表3参11. 相似文献
7.
8.
抗寒月季引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种驯化 ,从 2 8个国内外引进的月季品种中选出 2个抗寒性强、观赏价值高、适应范围广、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对该 2个品种进行了扦插 (反季扦插、生长季扦插、水插 )、组培、嫁接、播种等繁育技术研究 ,总结出优质抗寒月季品种的最佳繁育技术。在抗寒月季繁育技术中 ,组培技术可利用较少的繁殖材料进行周年生产 ,繁殖周期短、倍率高 ,苗木状态稳定 ,符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需求 ,是种苗繁育的发展方向 ;在繁殖材料充足时 ,扦插不仅可以结合秋季修剪充分利用繁殖材料 ,而且可以缩短繁殖周期、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9.
10.
樟子松木材高温干燥过程中水分的非稳态扩散和干燥能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加高效广泛地利用樟子松材,对不同初含水率(IMC)的木材进行高温干燥试验。探究相同厚度下不同初含水率木材高温干燥能耗。并依据非稳态扩散理论,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探讨不同初含水率对水分径向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含水率越高,扩散系数越大,在纤维饱和点附近达到最大值。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水分扩散系数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其扩散系数基本保持恒定。樟子松材高温干燥过程中,干燥时间越长,能耗越大;不同初含水率试件干燥结束时的能耗不同,初含水率越高,高温干燥过程用时越长,能耗越大。木材干燥过程中依据含水率的差异进行分级干燥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